返回

第十五章 天规如刀,雨师试刃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十五章 天规如刀,雨师试刃 (第2/3页)

仁政,倒行逆施,惹得天怒人怨!臣闻,西岐之地,如今却是风调雨顺!此乃鲜明对比啊!”他虽未明指,但目光却有意无意地瞟向苏妲己的方向。

    尤浑也赶紧附和:“费大人所言极是!大王,当务之急,应即刻沐浴斋戒,遣使前往泰山祭天祈福,忏悔罪己,以求上天宽宥!而非一味依赖那些……那些奇技淫巧!”他将矛头直指天工院和苏妲己推行的新政。

    一些原本就对天工院心存疑虑或利益受损的保守官员,也纷纷出言,要求纣王顺应“天意”,暂停“劳民伤财”的新政,回归传统祭祀祈福之路。

    朝堂之上,顿时弥漫着一股将天灾归咎于人事的压抑气氛。比干眉头紧锁,他虽不认同费仲、尤浑将旱灾直接与新政挂钩的说法,但面对如此诡异的旱情,传统的祭天祈雨,确实是安抚民心、体现君王态度的常规做法。他一时也难以找到更有力的反驳理由。

    纣王被众人说得心烦意乱,他既担心旱情恶化,又舍不得刚刚见到成效的天工院和新政,不由得将目光投向身旁的苏妲己。

    苏妲己心中冷笑,果然来了!利用天灾进行舆论攻击,是旧势力最惯用的伎俩。她缓步上前,声音清晰而平静,瞬间压过了殿中的嘈杂:

    “大王,诸位大人。天行有常,旱涝本是自然之理。若遇灾害便归咎于人事,惶恐失措,岂是圣王所为?昔日商汤王逢七年大旱,以身祷于桑林,非为祈福,而是反省己身,更励精图治,终得甘霖。可见,天意虽高,亦重人事之诚,而非徒具虚文之祭。”

    她先引经据典,将“祭天”的内涵从单纯的祈福拉回到“反省”和“务实”上,巧妙地避开了“新政是否惹怒上天”这个陷阱。

    接着,她话锋一转:“如今旱情虽急,但我大商已非昔日可比。我们有龙尾车可汲水灌溉,有官仓存粮可稳定民心,更有万千黎民在朝廷带领下奋力自救!此等众志成城、人定胜天之志,难道不胜过千万篇空洞的祭文?”

    她目光扫过费仲、尤浑,语气转厉:“反倒是某些人,不去思量如何抗旱救灾,却在此妖言惑众,动摇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