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三章 工院惊鸿,理念交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十三章 工院惊鸿,理念交锋 (第2/3页)

为种植,是否会与粮食争地?”他再次问到了关键处,显示其并非只观其利,不见其弊。

    杜元铣心中佩服,答道:“世子所虑极是。目前棉花多种于贫瘠之地或田边垄上,且天工院农事组正在研究间作、轮作之法,力求粮棉兼顾。娘娘亦多次强调,‘民以食为天’,粮为本,棉为用,不可本末倒置。”

    随后,他们又参观了农具改良组、以及那个被严格监管的“炼丹”小组。

    伯邑考一路行来,问的问题都切中要害,显示出他对农事、工造乃至经济民生都有不俗的见解。

    他看到了效率,看到了新奇,也看到了潜藏的问题和挑战。

    参观临近结束,伯邑考被引至一处相对安静的偏厅用茶。杜元铣奉命作陪。

    “杜大人,”伯邑考放下茶杯,神色诚恳,“今日所见,令邑考大开眼界。天工院之设,器物之利,确能惠及百姓。邑考心中敬佩。然有一事不明,还望大人解惑。”

    “世子请讲。”

    “器物之利,在于用人。”伯邑考缓缓道,“若用之得当,固可强国利民;若用之失当,或成为盘剥百姓、聚敛财富之工具,甚至助长骄奢淫逸之风。不知天工院诸般奇巧,最终所欲导向何处?是仅为彰显朝廷威仪,满足少数人之欲,还是真如杜大人所言,旨在‘普惠万民’?又如何确保其利不被滥用?”

    这个问题,直指核心,关乎理念和制度保障,远比质疑某个具体技术更难回答。杜元铣一时语塞,额头微微见汗。这正是苏妲己尚未完全解决,或者说,正在试图用实践去回答的根本问题。

    就在这时,一个清冷而悦耳的声音自门外响起:“世子此问,振聋发聩。”

    珠帘轻响,苏妲己身着便装,缓步走了进来。她并未盛装,素颜清丽,却自带一股不容忽视的气场。杜元铣如蒙大赦,连忙起身行礼。

    伯邑考也起身,执礼甚恭:“苏娘娘。”

    苏妲己微微一笑,示意二人坐下,自己则坐在主位。“世子所虑,正是本宫与大王日夜思忖之事。”她开门见山,毫不回避,“天工院非为奇技淫巧而设,其本心,乃在于‘强本’与‘利民’四字。”

    她目光扫过窗外忙碌的景象,继续说道:“强本,乃强固国本。龙尾车可增粮产,棉布可御严寒,改良农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