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紫气东来,初试锋芒 (第3/3页)
子殿下仁孝贤德,心怀天下,正是我辈楷模。让其见识我大商新政气象,正可彰显大王海纳百川之胸襟,亦可令西岐感受王化,岂不两全其美?”
她的话,直接将参观提升到了“彰显胸襟”、“感受王化”的高度,驳斥了费仲所谓的“机密”论,同时暗中捧了伯邑考一把,让他无法轻易拒绝这种“好意”。
比干也出列道:“大王,苏娘娘所言有理。天工院乃大王圣明所设,以惠万民,正可示之以诚,令四方宾服。”
纣王见苏妲己和比干都赞同,便拍板道:“既如此,就由杜元铣陪同,明日引领世子殿下参观天工院!也让西岐看看,我大商之气象!”
“邑考谢大王恩典!”伯邑考躬身谢恩,目光再次扫过苏妲己,这一次,眼中多了几分不易察觉的探究。
这位苏娘娘,言辞犀利,思维敏捷,且似乎与亚相比干有着某种默契?这与他之前听闻的“妖妃”形象,大相径庭。
朝会结束后,伯邑考回到馆驿,沉思良久。苏妲己的表现,费仲、尤浑的阻挠,比干的态度,都让他感到朝歌的局势远比他想象的复杂。而明日的天工院之行,将是真正了解这个商朝“变数”的关键。
与此同时,鹿台宫中,苏妲己也在沉思。伯邑考的沉稳和敏锐,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
这是一个强大的对手,代表着另一种秩序和理念。明日的参观,将是一场无声的较量,她必须让天工院的成果说话,让伯邑考看到,商朝在“发展”这条路上,已经走出了多远。
她召来杜元铣,仔细叮嘱明日接待的每一个细节,尤其是要突出龙尾车的效率、棉布的普及以及各类研究项目的“实用性”和“前瞻性”。
“要让西岐的世子看到,我们不是在玩弄奇技淫巧,而是在脚踏实地地增强国力,改善民生。”苏妲己强调道。
杜元铣领命而去,深感责任重大。
夜幕降临,朝歌城华灯初上。馆驿中的伯邑考凭窗望月,思索着父侯的嘱托和天下的未来。
鹿台宫中的苏妲己,则俯瞰着脚下这座正在缓慢变革的城市,谋划着明天的交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