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6章 这份情,我记下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16章 这份情,我记下了 (第3/3页)

爹妈还得赶集买点东西,改天吧。”

    黄有武脸上闪过一丝遗憾,但也没强求。

    “那行,咱们部队见!”

    接下来的几天,王家那破旧的院门,门槛几乎要被踏平了。

    送鸡蛋的,提挂面的,扛着一小袋红薯干的……

    七大姑八大姨,沾亲带故的乡亲们络绎不绝,那热闹劲儿,比过年还胜三分。

    十一月二十九号,出发的日子终于到了。

    刘淑英将一个打着补丁的军绿色帆布包递给儿子,眼圈红得像兔子。

    王老汉则一言不发,只是将一卷毛票和粮票死死塞进王全胜的内兜。

    王全胜背上行囊,那重量压在肩上,也压在心上。

    他回过头,最后看了一眼生养自己的这片贫瘠土地,看了一眼鬓角已添风霜的父母。

    他没有多言,只是重重地点了点头,转身,迈开大步,朝着村口的方向走去。

    那军绿色的帆布包沉甸甸的,坠着王全胜的胳膊。

    他心里清楚,新兵手册上写得明明白白,除了几件换洗衣物,什么都不用带。

    可娘刘淑英不信这个。

    她怕儿子在部队里挨饿,怕他吃不惯公家饭,硬是把家里攒了两个月,准备换盐的鸡蛋全都煮了,一股脑塞进了包里。

    那股温热透过布料,一直烫到王全胜的心里。

    “全胜,到了部队,要听领导的话,让你干啥就干啥,别耍滑头。”

    刘淑英跟在后面,脚下是坑洼不平的山路,嘴里的叮嘱却一句没落下。

    “跟战友处好关系,别跟人红脸。天冷了就赶紧把棉袄穿上,别冻着……”

    王全胜耐心地听着,鼻腔里一阵阵发酸。

    这些话,他两辈子加起来听了无数遍,可这一次,却觉得字字千钧。

    “娘,爹,路不好走,送到这儿就行了,你们赶紧回吧。”

    王老汉闷着头,一双布鞋踩得尘土飞扬,根本不搭腔。

    刘淑英更是一把抹掉眼泪,执拗地摇头。

    “不行!得送你下山,看着你上了大路才放心!”

    一家人就这么沉默地走着,直到山路快到尽头,一阵突突突的轰鸣由远及近。

    “王哥!这里!”

    一辆手扶拖拉机扬着黑烟停在了不远处,黄有武从车斗里探出半个身子,正兴奋地挥着手。

    “快上来!正好顺路,送咱们去公社!”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