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0264章青鱼换工厂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0264章青鱼换工厂 (第2/3页)

水是300卢布,现在,就像没有了工资一样。

    都不值一美元。

    “对了,你和阿琳娜涨工资了,200美元。”

    “啊?那么多,谢谢,谢谢老板。”

    索菲亚激动的嘴都歪了。

    正在报名处忙乎的阿琳娜听到这个喜讯,一激动,差点崴脚。

    报名的人都去楼上财务室预支了第一周的工资。

    卢昌华知道,这些人家都揭不开锅了,把老婆孩子饿坏了。

    第二天这些人就主动的登上船。

    加油,带上食品和澹水,就出海了。

    船队沿着阿穆尔河一直北上,在尼古拉耶夫斯克出海,这里就是我们常说的庙街。

    从这里可以进入鄂霍次克海。

    这会儿的海洋中,渔业资源很丰富,尤其是这一海域,属于近海。这里的产出量最大的鱼种之一就是鲱鱼。

    鲱鱼就是我们说的青鱼,是苏俄最喜欢食用的鱼种之一。

    一个礼拜之后,二十艘捕捞船回来了。

    好家伙。

    船舱里装满了一筐筐的鲱鱼。

    现在虽然是九月份,可是远东九月已经开始降雪了。

    这些鲱鱼被冻得硬邦邦的。

    当然,也有成筐的大马哈鱼。

    狭鳕也叫明太鱼,韩国和东瀛都非常喜欢的鱼种,他们主要进口鱼干。

    明太鱼也有很多。

    这些鱼卸船之后,马上就被车拉进了国营商店。

    哈巴罗夫斯克市民早就望穿了双眼。

    终于可以买到新鲜的鲱鱼了,这些家庭主妇们都舒了口气。

    有了这些鱼,他们的生活又回到了从前。

    鱼肉涨价是难免的。

    你想想,水手的工资都是美元了,卖鱼还得收废纸一样的卢布,如果从生意的角度,肯定是亏本的。

    可是,卢昌华也不能只考虑成本,要是真把这些老毛子逼急了,自己没准就得交代在这儿。

    连续的捕捞,让哈巴罗夫斯克的鲜鱼供应很充足。

    边疆区的大老们也松了口气。

    为了不让老百姓造反,吃饱是第一要务,其他的都可以往后放放。

    为了让中国卢继续给他们打渔,保证食品供应,他们不得不投其所好了。

    大老们知道这个中国卢对工厂情有独钟。

    于是就将轴承厂和电机厂卖给了他。

    既能解决一部分行政经费,也能让中国卢满意,一举两得的事,为啥不干呢。

    这对卢昌华来说,是意外之喜。

    当即就买下来,打包运回北宁。

    这边捕捞船连续不断的进行捕捞,另一边,卢昌华监督着轴承厂和电机厂的设备迁移。

    一时间,口岸又是车水马龙了。

    北宁市府的领导一脸的笑模样。

    铁南区连续建设的现代化工厂,让他们如在梦中。

    九月底,北宁地区麦收了。

    到处都是收割机的轰鸣。

    一车车新鲜出炉的小麦被送进了晒场,在大太阳底下晾晒,去杂去水,装袋运送到粮库。

    北山农庄的小麦,被一车车的运送到了场部面粉厂。

    第一批新鲜的面粉被送到了食品厂。

    最后变成了一个个新鲜出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