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八章 企业官僚化 (第2/3页)
“没错,这时候,常见的以职能为划分的部门,你口里的那种就出现了。a团队成了该公司的媒体公关部,b团队成了市场销售部等等...那又过了几年,这个公司更大了呢?”
“进一步细分?”
卡特眨了眨眼,若有所思。
“没错,再进一步,a团队,也就是媒体公关部里,又有a1,a2,a3等业务组,这些业务组有的擅长处理媒体关系,有的擅长处理政府关系,这时候进一步细分。所有关于政府关系处理的,交给a1,假设是政府公关小组;a2是媒体公关小组等等...”
“这样的细分,会让权责更加清晰。在管理上是有便捷性的,这个便捷性体现在信息与控制上。试想一下,一家规模庞大的公司,如果还是以往那种矩阵式架构,莫说前来寻求合作的人,可能不清楚自己应该找谁谈,就是公司内部,一个不小心管理者都可能记错自己的任务到底布置给了哪个组,更不要说后续还有反馈收集,以及进一步的改进调整等工作了。”
“对企业管理来说,权责逐步细分,几乎是必然的。而这,又催生了官僚化。根据韦伯的理论,官僚化的特点便是合理的分工;层级明确的权力体系等等,比如政府公关小组归媒体公关部领导,媒体公关部又归更上级单位领导这样,一层又一层的上下串联。”
“而过于细分的专业领域,也很容易让人产生地盘意识。即,凡是和公关相关的事情,那就得是我媒体公关部的事,别人想要插手,或者是想要协调公关资源,都必须经过我点头。”
“再加上官僚化的另一大特点,制度化的运作机制,根据协调资源的多寡,往往还可能伴随逐级上报,层层审批等流程。对工作效率来说,是一种沉重的打击,而官僚化也很容易带来其他的伴生问题,如部门管理者担心风险,担心损害到个人利益,从而拒绝配合,甚至将部门,将自己的职能视为自己的‘地盘’。为了个人或部门利益,不惜损耗公司整体利益等等。”
说话间,几人也到了餐厅门外。
经过简单的入座客套后,高沙尔继续说道:
“说回ibm,官僚化一直是ibm绕不开的话题。ibm的官僚化始于老沃森时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