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75章:大也有大的好处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75章:大也有大的好处 (第2/3页)

什么问题了,仿生义肢产品都已经卖好几年,信号采集这方面的技术早就相当成熟。

    选择非侵入式方案,还有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消费者用户的接受度。

    给脑瓜子开洞,还要植入芯片,绝大多数消费者是不能接受的。

    他们会害怕、会恐惧脑子里的芯片会不会控制他们,就算你说的天花乱坠也难以接受,这显然不利于产品的推广和销售。

    陆安双手环抱,看着主屏幕上的脑机设备模型外观自顾自点头:“嗯,这个可以,再做些微调。”

    接下来,在灵曦的辅助下,又进行了几轮调整。

    脑机终端设备的外观设计是一个符合人体工学的可调节开放型舱体,上方是一个半环形的、非封闭式的巨大头冠,其内部四周布满了密集的传感器和发射器阵列。

    人可以躺卧在舱内,长度2.2米,宽度1.2米,高度0.85米。

    整体看起来科技感十足,但并非完全封闭式的舱体,这么设计显然是为了减少幽闭恐惧症感。

    设备主体由高密度传感模块、信号处理单元和人体工学椅支撑系统构成。

    使用者需要平卧在平台上面,头部置于半环形头冠的专用传感器阵列装置中,全身保持放松状态以确保信号采集质量,设备外观简洁,传感区域呈现深蓝色,工作时会发出柔和的近红外光。

    脑机终端的核心工作流程就是“读取”与“写入”两大项。

    关于读取,用户躺下后,系统启动,传感阵列开始工作,海量数据被实时采集并融合,建构出大脑皮层及潜层深处的神经活动地图,通过预先训练好的解码算法,将神经活动模式翻译成指令或数据。

    关于写入,当需要向大脑输入信息时,如提供虚拟视觉或听觉,系统计算目标脑区,专用阵列会被激活,在目标区域场上精确控制的超声刺激,调制该区域的神经元活动,从而使用户“感知”到并不存在的图像或声音。

    以陆安的能力,脑机终端设备是可以进一步小型化的,做成便携式移动设备,也就是制作成小型化的一个头盔。

    第一代产品选择做成居家中大型固定设备,一方面是能更快推出产品,另一方面是防止高端芯片、传感器等部件被卡脖子。

    设备进行小型化就意味着芯片、传感器等器件需要高度集成,就得要最先进工艺制程的芯片。

    作为重生者,陆安是知道不出意外,佬镁距离打芯片牌和贸yi战已经进入倒计时,也就这一两年的事情了。

    就算佬镁到时候不在芯片等问题上卡脖子,时下最先进的芯片工艺制程是12纳米,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