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2章: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获批 (第2/3页)
这个数字,对于军方而言就没太大的预算压力了。
即便按今年8868亿的军费开支来算,占比也不过是4.02%,来年的总军费开支更大,但武装机器人的采购费用不会增加,甚至还可能减少,那么占当期年度总军费的比重就会进一步下降。
比如到明年2016年的总军费开支增加到了9500亿,那么占比就能降低至3.75%左右。
末了,李风庭问道:“什么时候能够量产?”
陆安回答:“最快今年11月份,最迟在明年1月份。”
按照既定的计划,固态晶格电池是武装机器人最后一个技术环节,在接下来的五个月完成固态晶格电池的后续测试并定型第一代固态晶格电池产品,也就是正好到10月份,而超级工厂也是预计在10月份建成投产。
然后再用一到两个月的时间完成产前调整,早一点11月份就能进行生产,最晚到明年1月上旬全面投产。
李风庭点点头,随后取出一份顺带过来的文件递给陆安,说道:“这是军方的决定,先采购1500个,验收测试半年,通过最终验收后,就是更大规模的批量采购,预计总采购数量在6.5万个武装机器人,五年内完成全部采购计划。”
按照154.35万元的采购价,6.65万个武装机器人的军购规模,那就是1003亿左右。
千亿大单的利润大约在50亿元,远不及仿生义肢赚钱。
因为军品的利润率只有5%,这也是军工这条赛道几乎没有民企参与,除了要有真正的硬核本事之外,利润率低也是重要原因。
国家队的军工企业有国家兜底,倒不了。
而且即便是国家队,现在也要走军民两用的路线,典型如造船业,船厂除了接军舰订单,更要接民船订单,依靠庞大的民用市场利润反哺军工。
元界智控作为非国家队企业,没有国家兜底,那更是需要通过民用市场实现自我造血循环。
李风庭旋即说道:“上级研究决定,批准了元界智控的人形机器人技术向民用市场落地商用,但要进行相应的技术降级,民用机器人的技术至少落后现役军用两个代差,并且在技术上要做到严格保护。”
陆安自信地回道:“在技术防盗这方面,我们有信心。”
军品只给5%的利润,又不让开拓民用市场,这显然不合理也不可持续,企业没有足够的利润,就没有资金投入下一代产品的技术研发。
要么军品端给的利润率大幅增加,但弊端太大,参考阿镁立卡的军工腹合体就知道这条路子不能走,而且国家每年军费开支就那么多,本来100亿可以采购5艘军舰,大幅增加利润就只能采购2艘,不是拖慢装备更新升级的速度就是大幅增加军费预算开支。
所以选择走军民两用这条路,其实这就是把里面的成本转移到了庞大的民用市场端来消化。
显然,好处远大于弊端。
首先企业有利润支撑可持续发展了,然后就是能促进经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