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2章准备工作 (第3/3页)
十台四十马力的柴油发动机.
这是改船的关键,特意跟老板砍了价,还约定分三批送货,避免一次性堆在厂里占地方。
接着又去了建材店,买了足够的加厚铁板、橡木板材和防锈铁钉,铁板选的是三毫米厚的船用钢板,老板说这厚度能扛住远海的浪头,橡木则挑了纹理紧实的老料,结实耐用。
最后还不忘买了几大桶桐油和麻丝,用来密封船身接口,防止漏水。
材料订好后,林宇又马不停蹄地找了镇上的裁缝铺,定制了一块二十米长、十五米宽的大苫布,特意选了防水耐磨的帆布材质,能扛住冬天的风雪。
铺苫布需要搭架子,他喊来王大春、赵大勇和几个渔民,用钢管在老厂和新厂之间的院子里搭了个高四米的方形架子,架子顶端和四周都拉上钢丝绳,等苫布送到后,几人合力把苫布铺在架子上,用卡扣固定紧实,一个临时的“改船车间”就有了雏形。
接下来是解决取暖问题。
林宇在“车间”角落用红砖砌了个壁炉,烟囱伸出苫布外,还特意买了两吨无烟煤和一堆木柴,堆在车间旁边的小屋里,方便随时添火。
为了让车间里温度更均匀,他又找电工在架子上装了几盏大功率的灯泡,既能照明,又能稍微取暖,还在地面铺了木板,防止大家在冬天踩着凉地冻脚。
人员方面,林宇特意请李长坤当总负责人,还让李长坤带了两个徒弟,负责船身的加长、加固和密封;又从村里找了三个懂机械的后生,跟着赵大勇学习发动机安装和调试,确保每台发动机都能正常运转;至于搬运材料、打磨木板这些杂活,报名改船的渔民们主动提出轮流来帮忙,林宇也跟大家说好了,帮忙干活的渔民,改船时能优先安排,还能减免一点费用,大家都乐意帮忙。
资金和原料规划上,林宇重新核算了成本,发现渔民交的定金确实差一点,他从罐头厂的利润里拿出一部分补了缺口,还提前跟县城的冷库联系好,预留了位置。
改船时会拆下不少旧木板和零件,能卖的就卖掉,不能卖的就留着当柴火,尽量减少浪费。
他还特意跟渔民们约定,改造期间每艘船的进度都会及时告知,有问题随时沟通,让大家心里有底。
忙了近半个月,准备工作终于差不多了。
看着整齐的材料、严实的“车间”和跃跃欲试的众人,林宇心里踏实了不少。
他站在“车间”里,看着壁炉里跳动的火苗,想着再过几天就能开始改船,明年开春大家就能乘着新船去远海捕鱼,忍不住笑了。
只要将这些船都改装好,明年开春去远海捕捞,就再也不用担心和小鬼子撞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