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4章 科幻巨制 (第2/3页)
得立体感。
不过这套装置繁琐复杂,缺乏实用推广性,所以尽管他申请了专利,但并没有戏院采用。
到了1900年,有人发明了立体摄像机,这个摄像机模仿了人眼机理,有2个相距4.5厘米的镜头。
1915年6月10日,《火车大盗》的导演埃德温·波特和威廉·瓦德尔在纽约阿斯特戏院试验他们的红绿立体电影,为现场唯一的一位观众放映了包括田园风光在内的多段测试片段,不过这件事很快就没有了下文。
3D电影的第一次商演是1922年9月27日在洛杉矶大使饭店戏院放映的《爱的力量》。
该片采用了红绿立体电影模式,同样只有一名观众。
后来他们在纽约向院线经理们推销这部影片,但没人愿买,这部影片渐渐被人遗忘,直至现在已经彻底遗失。
之后的很多年,虽然技术不断创新突破,但这种电影,还是没有深入人心。
直到进入50年代,西方国家的3D电影进入了短暂的黄金期,出现了很多良秀不齐的这种电影。
但还是那句话,极为短暂,犹如昙花一现。大家对这种电影的关注度,还是不够。
而且在宣传方面,也没有做到最好,毕竟这种片子拍下来,给人一种费力不讨好的感觉。
直到70年代,一部叫《空姐》的3D电影突然火了,但火了也是因为这是一部成年人的那方面电影。
为什么喜欢看这种,懂的人都懂……
这部电影用了不超过百万元的小制作,却创造破亿的票房!
一时间,圈子里的人仿佛都发现了流量密码。
在这部电影的带动下,整个70年代的3D电影多半是些成年人的电影和特别吓人的恐怖片为主基调,甚至还有把两者结合在一起的,曾经风靡一时。
但因为技术的不长进,很长时间以来立体电影最大的致命弱点就是有技术无情节,人们看3D电影就如同看马戏,纯粹图的是一个新鲜劲儿。
这使3D电影一直只是作为一种电影附属品而存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