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542章 美丽光芒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542章 美丽光芒 (第3/3页)

光。

    爱迪生发明的钨丝灯之所以能发光,是因为电流在通过钨丝时产生极高的热量,温度可以达到2000摄氏度以上,钨丝处于高温的白炽状态时,就如同烧红的铁一样发出光来。

    从这里我们可以明白,钨丝灯有两个非常致命的缺点。

    首先,它的能量利用率不高,光只是钨丝发热时的‘副产品’,大部分的电能都被热量消耗掉了。

    第二点,高温会不断蒸发钨丝上的钨原子,白炽灯的寿命会很短。

    而碳化硅发光的原理则完全不同,出于某种特殊的物理结构,电子可以直接激发光线,直接跳过了‘高温’这一步。

    敏锐的朗德立即想到了利用碳化硅作为新光源的意义,但它的光实在是太弱了,恐怕只有盲人才能忍受在这样的光线下阅读。

    在几年的努力研究后,一无所获的朗德最终放弃了这项研究。

    一晃十年过去了,20世纪20年代后期,两位德国科学家重新把这项研究从科学界的‘垃圾堆’里翻了出来,他们使用的不再是碳化硅,而是锌硫化物和铜中提炼出的黄磷。

    和碳化硅一样,黄磷也拥有特殊的物理结构,能在电子的激发下发出可见光。

    这些物质统称为‘发光二极管’,也就是后世人们耳熟能详的LED。

    不幸的是,两位科学家把情况想得太过乐观了,在花费了大量时间精力之后,最终他们也没有战胜这过分暗淡的光线。

    千里马易寻,而伯乐难得,LED的美丽光芒,就这样又被埋没了起来……

    弹指一挥间,到了50年代,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各大科技公司纷纷投身到了LED灯的研究中。

    经过许多人的不懈努力,终于在1962年8月8日,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开发出了世界上第一种可实用的红光LED。

    又过了10年,人类又制造出了第一个黄光LED,而且这个时候的LED灯的亮度被提高了10倍!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