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六章:旧货市场的“赤兔马”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rulianshi.net
    第六章:旧货市场的“赤兔马” (第1/3页)

    当李谨诚带着一身的风尘和满脑子的数据回到家时,迎接他的是父母两双写满了紧张与期盼的眼睛。

    “儿啊,咋样了?你去看……看过了?”张桂英迎上来,小心翼翼地问道,连“踩点”这个词都不敢轻易说出口,生怕触动丈夫那根敏感的神经。

    李大山虽然还板着脸坐在沙发上,假装看报纸,但那张倒拿的《江城晚报》和竖起的耳朵,早已出卖了他内心的焦灼。

    “嗯,看过了。”李谨诚换下鞋,将那本写得密密麻麻的笔记本放在桌上,然后给自己倒了一大杯凉白开,一饮而尽。

    他没有急着汇报成果,这种掌控着节奏的从容,让李大山夫妇俩心里更是七上八下,像有猫爪在挠。

    “情况比我预想的还要好。”李谨诚终于开口,一句话就让母亲紧绷的脸庞舒缓了下来,“批发市场和零售市场的价差稳定,客流量也足够大。只要我们能干起来,军令状上的目标,只少不多。”

    听到这话,李大山拿着报纸的手,微不可查地抖了一下。

    “不过,”李谨诚话锋一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现在还缺最关键的一样东西。”

    “啥东西?”张桂英连忙问。

    “一辆能拉货的三轮车。”李谨诚看着父亲,“爸,你是行家。你知道,要拉五百斤的菜,普通的自行车肯定不行。我们需要一匹真正的‘战马’。”

    李大山终于放下了报纸,眉头又拧了起来:“一辆新的加重三轮车,要去红旗车行买,得三百多块!你这还没开始挣钱,就把本钱花光了?”他骨子里的节俭和保守,让他本能地反对这种“大额投资”。

    “谁说要买新的了?”李谨诚胸有成竹地一笑,“新的贵,而且太扎眼。我们要去一个地方,一个能用最少的钱,淘到最好宝贝的地方。”

    “哪儿?”

    “城西,铁路桥下的旧货市场。”

    江城,城西旧货市场。

    这里是这座城市里,一个被阳光遗忘,却又充满了勃勃生机的角落。

    铁路桥的巨大阴影,将这片露天的市场笼罩起来。桥墩上,用白石灰刷着“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标语,字迹已经斑驳。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铁锈、旧机油、尘土和廉价香烟混合的独特气味。

    这里是时间的回收站,也是普通人的淘宝天堂。

    从淘汰的黑白电视机、缺了角的搪瓷脸盆,到半新不旧的工装劳保鞋、各式各样的二手自行车,再到各种叫不出名字的机器零件和废旧金属,琳琅满目,杂乱无章地堆放在一块块油布上,构成了一幅极具冲击力的九十年代市井浮世绘。

    摊主们形形色色,有叼着烟卷、眼神油滑的“老江湖”,有沉默寡言、满手油污的下岗工人,也有从乡下挑着担子来卖几件祖传旧物的农民。

    李谨诚一踏入这片地界,就像鱼儿回到了水里。

    前世,他在社会底层摸爬滚打了二十多年,这种三教九流汇集的地方,他再熟悉不过了。他知道,这里处处是陷阱,也处处是机遇。想在这里淘到宝,光有眼力还不够,更得懂人心。

    他目标明确,直接走向市场深处,那里是专门交易各种二手车辆的区域。

    十几辆、几十辆样式各异的三轮车、板车、二八大杠自行车,歪歪扭扭地停靠在一起,像一个等待检阅的杂牌军团。

    “小兄弟!看车啊?有眼光!”一个留着两撇小胡子,穿着一件花衬衫的中年男人,看到李谨诚走过来,立刻像苍蝇闻到血腥味一样,满脸堆笑地迎了上来。

    “我这车,你看看!”他指着一辆看起来油光锃亮,车身被重新喷成了大红色的三轮车,拍得“梆梆”响,“飞鸽牌的!原厂原漆!我跟你说,这是市运输公司下来的车,没怎么用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rulianshi.net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