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m.rulianshi.net
第四章:军令状与三百元 (第1/3页)
“投机倒把!”
这四个字,像一盆冰水,从李大山的嘴里泼出,浇在了刚刚燃起的希望火苗上。
房间里的温度,仿佛瞬间降到了冰点。
“投机倒把”——这是烙印在李大山这代人骨子里的原罪。它意味着不劳而获,意味着走歪门邪道,是和他们信奉了一辈子的“勤劳本分”、“踏实肯干”背道而驰的魔鬼。
在李大山的世界里,只有在工厂里流汗,在田地里耕种,才叫“正经营生”。像儿子说的那样,靠着“信息差”,把东边的东西搬到西边卖,就能一天挣到他一个星期的工资,这在他看来,不是“本事”,而是“取巧”,是靠不住的,甚至是可耻的。
张桂英刚刚被儿子描绘的蓝图点燃的一丝光亮,也被这四个字瞬间扑灭。她紧张地抓住儿子的胳膊,急切地小声说:“谨诚,你爸说得对,这事……这事名声不好听,咱们不能干啊!”
看着父母脸上如出一辙的恐惧和抗拒,李谨诚心中一声长叹。
他知道,他面对的不是父亲一个人的固执,而是整整一代人,在特定历史时期下形成的、根深蒂固的集体观念。这道坎,如果迈不过去,他所有的计划都将是空中楼阁。
但他没有慌。
因为他手里,还握着最后,也是最锋利的两张牌。
一张,叫“大义”。
另一张,叫“亲情”。
“爸,你先别急着给我扣帽子。”李谨诚的语气依旧平静,他指了指那张被他放在桌上的《江城日报》,“你再看看这上面的标题,《解放思想,抓住机遇》。报纸上天天说,国家鼓励个体经济,搞活商品流通。我把菜农的菜,拉到需要的人手里,让菜农的菜不烂在地里,让城里人能买到更便宜的菜,我方便了大家,自己挣点辛苦钱,这怎么能叫投机倒把呢?这叫响应国家号召!”
他巧妙地将自己的行为,和国家政策这个“大义”绑定在了一起。
“我不是那些倒卖批文、倒卖钢材的‘倒爷’。我挣的每一分钱,都是靠我自己蹬着三轮车,一斤一斤地把菜从城东拉到城西,靠汗水换来的!爸,你摸摸我的腿,”他拍了拍自己的大腿,“这里面都是力气!我凌晨三四点就要起床去进货,风里来雨里去,这难道不是‘勤劳本分’吗?这难道不是‘踏实肯干’吗?”
李大山被问得哑口无言。
他发现,儿子的话,他竟然无法反驳。同样一件事,从儿子嘴里说出来,就变得那么光明正大,那么理直气壮。
“可是……可是……”他“可是”了半天,却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最后只能憋出一句,“那也太辛苦了!你一个读书人,去干那个……丢人!”
“丢人?”
李谨诚笑了,笑声里带着一丝苍凉和自嘲。
“爸,什么叫丢人?考不上大学,让你们在邻居面前抬不起头,这才叫丢人!十八岁了,还要花着你们的养老钱,心安理得地南下当个学徒工,这才叫丢人!”
他的声音陡然拔高,目光如炬,直刺父亲的内心。
“我,李谨诚,是你们的儿子!我不想再让你们这么辛苦了!”
他猛地跨出一步,抓起了父亲那只放在桌上的手。
那是一双怎样的手啊。因为常年和机床、零件打交道,手掌上布满了厚厚的老茧,指甲缝里嵌着永远也洗不干净的黑色机油。皮肤粗糙得像砂纸,几道深深的伤疤,是年轻时操作失误留下的“勋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ruliansh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