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七章 求情后续 以及各方反应! (第3/3页)
气象,竟是大为好转!
……
积英巷,盛府。
寿安堂。
盛老太太、盛纮、王若弗,母子、婆媳三人,齐聚一堂。
盛氏一门,自从小一辈的孩子长大,就渐渐“人气稀少”起来。
林小娘、盛墨兰母女二人,皆是不幸病故。
盛华兰、盛如兰、盛明兰三女,或是向上高攀,或是门当户对,皆已与人为妻。
盛长枫考上了进士功名,但未曾考上庶吉士,自是外放任职县官。
盛长柏考上考上庶吉士、颇得大姐夫江昭的重视,却是入边为官,连带着妻子海氏、长子全哥儿都一齐去了燕云之地。
如此,该散的散,一向人丁兴旺的盛氏一门,却也不免有了种难言的“冷清”。
“刺杀重臣,位同谋反。”
“熙丰二年,两浙水系火烧钦差,判罚之重,古今罕见。”
盛老太太连连摇头:“有此判罚先例,纨绔子弟尚且胆大包天,刺杀百官之首。判处夷灭三族,也纯粹是活该。”
谁承想,竟然有人敢刺杀大相公呢!
更何况,大相公是大相公,江大相公是江大相公。
江昭的地位,即便是放在历任大相公中都是最稳的那批人。
君臣志向一致,这种臣子根本就不可能失势!
然而,就是这种状况,十余纨绔子弟竟然都敢刺杀。
不是活该,却又是什么?
“母亲说的是,一些京中纨绔,就是胆大妄为。”
“好在,昭哥儿人没事,实在是菩萨保佑,三清福泽。”王若弗握着锦帕说道。
她并不特别懂朝政。
但大姑爷没事,那就是问题不大。
“吉人自有天相啊!”盛纮抚须慨叹道。
反正,他已经大致规划好了下半生——
坚定不移的抱大女婿的大腿!
乖乖的听儿子盛长柏的话!
……
淮左,江府。
“呼!”
海惜蕊长呼一口气,面上阴晴不定。
大相公,竟也能遭人刺杀,实在是太过离谱!
“来人,施粥散钱,备上香烛,我要为昭儿祈福!”
……
中京,大定府。
文化殿。
丹陛之上,辽皇耶律洪基注视着一道文书,面色微沉。
其下,一南一北两位宰相肃立,皆是面色肃然。
“哼!”
一声冷哼,耶律洪基叱道:“这都不死,江子川也真是命硬!”
正所谓彼之饴糖,我之砒霜。
作为有史以来罕有的变法功成者,江昭之变法成就,可谓人人皆知。
就算是傻子,也可清楚察觉到大周的国力正在以相当惊人的幅度上升。
特别是.
耶律洪基黑沉着脸,长长叹息。
特别是雁门谷一战,炸弹横空出世,着实是打了大辽一次措手不及,一手“马惊”,轻轻松松就让大辽引以为傲的铁骑大肆溃败。
六万铁骑,仅余五千人逃得一命,万余重骑兵更是一卒不活,连丢燕云四州之地。
这样的打击,实在是太狠。
莫说是大辽,就算是盛世大唐,也未必可承受如此惨重的损失。
一战,几乎打断了大辽的脊梁。
若说以往是大辽兵强马壮,大周经济繁荣,两者综合实力相差不大。
那么,自从雁门谷一战,大辽的“兵强马壮”就已经变得有些名不副实,大周的经济繁荣,反而更甚往昔。
两国国力,一升一降,已经有了一定的差距!
彼之饴糖,我之砒霜。
不世贤相江子川,于大周而言是一等一的甘甜蜜糖,于大辽而言却是一等一的恶毒砒霜!
恨啊!
耶律洪基无声一叹。
这种奇才,怎么偏偏就是大周的人呢?
可以说,他天天都在盼着江子川死!
一旦江子川真的死去,大周政局肯定大变,大辽就有了“崛起”之机。
可惜了,这都不死?
“自江子川变法以来,大周国力日益强盛。”
“长此以往,定是此消彼长。”
“恐怕,大周真的会有实现大一统的国力。”
耶律洪基向下望去,叹息一声:“两位大相公,可有解法?”
自从雁门谷一战,辽、周、夏三国的局面,隐隐已经产生了较大的变化。
其中,辽国的主要问题的政权不稳。
雁门谷一战,耶律洪基的嫡系兵力损失太过严重。
本来辽国就是多民族融合的政权,且统治政权的民族是“少数民族”,契丹人仅仅占据辽国人口的八分之一。
结果,雁门谷一战还猛地溃败,一举损失近六万兵力。
那可是六万骑兵,其中还有一万重骑兵!
这样的阵容,说是辽国稳固政权的核心班底,也并不为过。
然而,辽军大败!
粮草白白耗费,儿郎白白惨死,君王威望大减。
这就使得,其他的一些民族,人口未必就比契丹人少,自是不免蠢蠢欲动。
为此,耶律洪基不得不贬了宰相萧乌尔古纳,并杀了使者萧禧,自称是受了两人蛊惑,以此平息众怒。
如此,方能勉强维持住政权的统治权。
但,也仅此而已。
君王威望大减,其他民族蠢蠢欲动,让耶律洪基不得不将更多的嫡系兵力投放到地方上,镇抚地方,安定政权。
谁也不知道大辽是否会发生大型暴乱。
也因此,耶律洪基根本不敢胡乱作为。
雁门谷一败,败得莫名其妙,既是让人心存不甘,又是让人深深恐惧。
“联夏抗周!”
新的南面宰相赵徽徐徐道:“大周日益强盛,若是辽、夏不联合,迟早被其吞并。”
“这一点,料来西夏太后也心中有数。”
耶律洪基面色微动。
沉吟着,点头道:“好。”
“让人试着跟梁太后建立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