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m.rulianshi.net
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大光明教大牧首马丽昂殉道 (第1/3页)
“想甚好事,还想去凤阳种地?”朱翊钧笑了笑,冯保可以和李佑恭轮换在御前听用,也可以在宫里做个老祖宗,唯独去不了凤阳,否则他就变成了皇帝陛下的弱点。
在皇帝面前听差二十一年时间,他掌握了太多太多的秘密,这些秘密就决定了他根本离不开皇宫。
凤阳种地,是大多数大明宦官年老的归宿,但绝不是这些老祖宗们的归宿,他们只能老死在宫中。
“那就全听陛下安排了。”冯保一听笑了笑,他其实在演戏,毕竟一辈子的老戏骨了,只不过这种戏,一眼就会被看穿,更是在试探,他其实在试探陛下会不会保他。
“你可是维新功臣,你去了凤阳,还怎么下葬金山陵园?那就暂时和李佑恭轮换,你也带带他,他有点太年轻气盛了。”朱翊钧做出了安排,既是安排,也是承诺。
冯保是万历维新的功臣,朱翊钧从来没有因为年少那点事,要为难冯保的想法。
再一再二不再三,冯保又没有犯病,为难功臣,就是亲者痛仇者快。
“臣遵旨,谢陛下隆恩。”冯保得了陛下的承诺,立刻眉开眼笑,连宦官散不开的阴鸷,都消散了数分。
宦官是皇帝的家奴,想要在青史流芳,成为一名贤宦,那是要分润陛下的功劳,陛下显然不在乎这点功劳,或者说,陛下从来就不是很在乎身后名。
冯保真的真的很想做个贤宦,正如他本人说的那样,人活着就那点事儿,名与利。
对于利而言,掌控了皇庄的他,从来不缺银子,而且大明人都追求以名长存于世,世人只要不忘记他,他就还活在世人的心中。
“黎牙实写了篇文章。”冯保将一本杂报呈送了御前,面色复杂的说道:“林辅成林博士说:黎牙实极尽谄媚之色。”
“哦?”朱翊钧拿起了那份杂报,看了许久,这份杂报,是拉丁文和汉文双语,标题是:《黎明前的黑暗,漫长到让人绝望》。
朱翊钧看完了这篇杂报,这篇杂报确实和林辅成说的一样,极尽谄媚之色。
【泰西科技长期停滞,从有传说故事记载的两千四百年前,一直到一千二百年前,整个泰西连生铁都无法生产,连长过两尺的长剑都无法制造。
罗马分裂、灭亡后,从1100年前到100年前,没有任何一项超前的科技、技术、理论,直到一百年前,开始了文艺复兴,才开始重视算学。
与此同时,中国这片土地上,相继出现了生铁、铸铁、可锻铸铁、球墨铸铁、夹钢法、炒钢法、高炉、鼓风机等金属锻冶的成果;
出现了斜织机、提花机、手摇纺车、脚踏纺车、立织机、复锭纺车等优秀而便捷的纺织机械,这些机械巧夺天工,其复杂程度,就是今天最顶尖的泰西工匠都无法仿造,这些工具,最低的效率都是手工纺织的60倍。
出现了多管条播机、水碓、曲辕犁等等,农书上的农用机械,就像是汪洋大海一样的广阔,他们甚至在三千多年前,就已经普及了畜力耕作。
最新的龟甲兽骨文显示,早在叫做商朝的时代,就已经拥有了圈养牲畜,并且这些圈养牲畜富裕到可以用于祭祀的地步。
时至今日,整个泰西,依旧以耗竭人力的手工纺织和人工播种为主,最多的平民,仍然生活在黑暗之中。
泰西从古至今,从传说到今天,统治阶级依旧是可以对平民生杀予夺的贵族。
这些贵族们,靠着血脉和联姻,传承着他们的权力,王室、贵族的近亲结婚,这种丑陋的习俗,造成了血友病的魔咒在泰西的上空盘旋。
从传说至今日,泰西并没有进化出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任何平民想要实现阶级上的突破,只能从事宗教产业,或者在战场上不停的拼杀,争取活下来的机会。
与此同时的中国,很早很早以前,就开始建立公共卫生制度,并且早在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有了同姓不婚,恶不殖也、男女同姓,其生不蕃的集体经验,而且逐渐的在刀与剑、血与火之间,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考试遴选官员、人才的制度。
这些经验,一代人又一代人,从无断绝的传到了今日今时。
农奴制长期存在,生活在大明的人,很难理解农奴制度的可怕。
农奴要为地主无偿耕种土地,服从劳役,平民几乎没有受教育的可能,仅有贵族、神职人员及其学徒能够接受识字教育,可以说整个泰西,几乎都是文盲。
磨坊、烤炉等生产资源曾一度被地主垄断,且地主拥有独立的司法审判权,可以无视一切法律,随意惩罚农奴。
大明的地主、乡贤缙绅,尚且需要趁着天灾制造人祸,去兼并土地,这种兼并的时间十分漫长,大明用了两百年,才走完了这些,即便完成了兼并,地主、乡贤缙绅们依旧无法对佃户生杀予夺,甚至连索要年礼,都会引发攻破城池的暴乱。
宁化、瑞金、宁都三县的田兵之乱,依旧让我震惊到几乎失语的地步,也是那一天,我才彻底意识到了大明和泰西的完全不同,才理解了蒙兀儿国特使沙阿买买提说的,大明没有贵族。
大明人似乎天生认为,杀人者偿命,认为本该如此,连大明的勋贵都不能随意杀死平民,甚至连皇帝陛下都需要驾贴,才能合理合法的完成杀人。
泰西的农业生产极度落后,直到四百年前,泰西极少部分地方才出现了租佃制,对农夫支付一点点微薄的、可有可无的劳动报酬。
劳动工具因为缺少铁,极度的匮乏,农业产量极低,农户们没有任何种植的经验,每一次的种植,都是垦荒,在垦荒和抛荒之间,无限轮回。
泰西的卖官鬻爵盛行到了所有人都不认为这种行为是错的,是需要纠正的。
只需要少量的报酬,就可以得到永久的官职,只需要缴纳一点点的税赋,就可以肆无忌惮的滥用手中的职权去谋取利益,而所有人也认为这完全是正当的,合理的,并且默默忍受着这些苦难。
荷兰东印度公司,最近逐渐出现在了大明人的视野里,大明礼部官员相当惊讶,只要缴纳一点点的税赋,就可以超越秩序而存在。
泰西的律法极其混乱,我与礼部官员沟通泰西的诸多法典,这些法典里的内容,让大明礼部官员瞠目结舌,完全无法理解,荒唐的神判法和鞭打流民的做法,居然不会引起反抗。
我极力对我的同僚解释,我们泰西人反抗了,尼德兰人就在反抗,反抗这种愚昧,反抗这种残暴而血腥的统治。
但这种反抗,并不是普遍存在的。
在泰西,律法是彻头彻尾,完完全全维护封建特权、教会权威和压迫底层平民的工具,但大明并非如此,大明利用律法,塑造社会的集体共识,他们将其称之为公序良俗。
大明审结刑名大案,需要口供、证人证言、书证、物证等等七类证据,审理时需实地勘验、检验尸伤、查验凶器等,让人最惊讶的是,若是不服判决,居然可以向上一级进行上诉。
疑难案件,甚至要动用元老院元老共同裁定的程序,大明叫它九卿圆议。
更加让人惊奇的是,元老院的元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ruliansh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