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五章 新罗、高句丽使者 (第2/3页)
真是奇了怪了。
柴令武笑容亲切:“奇怪,我大唐不是封金德曼为新罗王么?怎么听着,你们新罗不愿意承认这个王?”
金春秋心头一震,听出了柴令武的恶意,连忙回禀:“少卿容禀,圣祖皇姑,是因为当时真平王薨,我王仓促登基而上的尊号。大唐贞观八年,我新罗改元为仁平, 故圣祖皇姑王号应为仁平王, 是外臣称呼不当。”
唉,找点漏洞、挑点毛病,委实不容易。
行吧,还是要注意大唐的天朝上邦风范。
“子弟入学一事,本官会代禀陛下。都是花郎吗?”柴令武漫不经心地开口。
“多谢少卿,这些子弟是花郎。”
金春秋愈发警惕了。
花郎制度的兴起也没多少年,主要还是为了补充兵源,以贵族子弟加入花郎组织,灌输世俗五戒(事君以忠、事亲以孝、交友以信、临战无退、杀生有择),鼓励他们冲锋陷阵,为国牺牲。
金庾信就是花郎中的佼佼者。
朝鲜半岛三国统一以后,花郎的军事性质逐渐褪色,转而侧重于宗教意义,唐人记载新罗“择贵人子弟之美者傅粉粧饰之,名曰花郎,国人皆尊事之也”。
可是,千里之外的长安城,大唐鸿胪寺少卿居然对此了如指掌,这就惊怵了。
……
高相权,在一些记载中书为高桓权,是高句丽荣留王高建武的嫡子,三旬有余,相貌端正而儒雅。
高建武因为与大唐高祖皇帝同年登基,相对与大唐的关系也比较缓和,营州方向虽不时有摩擦,规模却都不大。
虽然李世民也有踏平高句丽、为前隋为中原子民出胸中郁气之念,却因为高建武谦恭的态度、大对卢渊太祚的克制,让李世民无从下手。
甚至,高建武还同意拆除隋军将士的京观,准许大唐将这些尸骨运回。
与大唐的关系稳定,高句丽就腾出手来,好好地教训了跳得青春动人的新罗与百济。
别的不说,新罗已经吃了不少亏,领土被压缩到最小的地步,虽然偶尔有中幢幢主金庾信在娘臂城、阏川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