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十五章 文章镇压百万蛮族大军(五千字大章) (第3/3页)
羞愧。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他们读书十几载,甚至数十载。
甚至还在圣院开辟了文宫,成为了儒教修行者。
结果在战场之上的表现,却连一个百夫长都不如!
甚至远远不如那些正在奋勇杀敌的东厂番子!
与此同时,王琰在人群当中,高声诵读李青的学说和思想。
“夫子曰:生,亦我所欲也。义,以我所以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
四千多名读书人,只觉得更加羞愧。
惧怕蛮族,当真是枉读圣贤书!
在王琰的带领下,也一个个高声诵读:
“夫子曰:生,亦我所欲也。义,以我所以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
读完之后,似乎心中的惧怕和恐慌减弱了许多。
他们的眼神,开始慢慢的坚定了起来。
一个个化羞愧为力量,举起手中剑,就向蛮族砍去。
沧澜城内,无数真气和体力都接近枯竭,而陷入绝望的将士们。
听到四千多名儒教弟子,齐齐诵读之声。
陡然爆发出了恐怖的战斗力,更加不惧生死与蛮族大军作战。
“光有体魄,没有相对应的儒道手段,读书人的战斗力压根无法发挥出来!”
李青一边疲于躲避大妖们的围杀,一边观察战场上的局势。
虽然儒教弟子赶来,的确缓解了大周将士们的压力。
但想要击溃蛮族大军,依旧做不到。
即便各自以战诗词来杀敌,在数量极其庞大的蛮族大军面前,效果也并不是非常好。
李青的大脑飞速运转,寻思着对策。
“诗词可杀敌,文章安天下。”
“于文章而言,诗词不过是小道。”
“若以安天下之文章,引动儒家大道,能否镇压百万蛮族大军?”
这个念头,在李青的脑海当中一闪而过。
同时,他的眼中绽放出一道精光。
对于儒道修行者而言,最强的手段绝对不是唇枪舌剑之类的神通,更不是诗词小道。
而是能治国安天下的文章!
李青御驶平步青云迅速升空,逃离大妖们的再一次围杀。
他于高空当中,看到沧澜城的大战现场,又看到城外原本浩浩荡荡此时却已经结冰的沧澜江。
心中已经有了主意。
迅速取出龙须笔,开始书写。
“予观夫北境胜状,在沧澜一江。衔远山,吞怒海,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沧澜城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蛮原,南极临平,迁客士卒,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沧澜城记第一段写出,在场所有的读书人全都眼前一亮。
即便是那十位大儒,也抬头往高空看去。
仅此一段,便有两尺才气冲起,达到了达府的层次。
李青继续书写。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两段过后,才气再次暴涨两尺,达到鸣州的地步。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第三段写完,才气五尺三寸,可称之为镇国文章!
现场的儒教读书人,全都为李青的文采所折服。
心中更是激动和好奇起来。
这样一篇文章,能引来何等的异动,又能有何等的威力!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八个字落下之后。
天地为之震荡,四面八方的灵气,向李青汇聚而去!
文曲星骤然在九天之上显现,一股股磅礴的浩然正气激荡开来。
无论是蛮族大军还是大周将士,齐齐抬头,难以置信地看向李青。
一篇文章而已,竟能引起如此异象。
在数百万人的目光当中,李青提笔写下最后一段。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刹那间,才气上涨,达到六尺五寸!
超越了镇国,超越了传天下,达到了惊道的地步!
果然,天空之中,陡然传出九重恢弘响亮的道音。
儒家大道,被这篇文章给惊动了。
与此同时,沧澜城记,在儒家大道之音的传播之下,声传百万里!
整个人族境内,都能听到道音轰隆,都能听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句话。
文曲星高照,刺破乌云。
浩浩荡荡的浩然正气如同银河般倾泻而下,汇集到那篇文章当中。
十个大儒,惊骇地看到这一幕。
想到了儒教诗词杀敌,文章安天下。
而现在李青的所作所为,就是要用这篇文章来镇压百万蛮族大军!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