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5章 后勤隐忧 (第2/3页)
征战时。不过,雷虎的身份已经从宁远铁骑雇佣军摇身一变为大唐朔方军右果毅都尉。
唐军的右果毅都尉相当于宁远铁骑的千骑副将。貌似还算‘混’得不错。
雷虎苦笑摇头。
他是凭李怀唐推荐才被调去信安王麾下的朔方军,李祎在朔方时还可以,然而好景不长,随着李祎入朝赴任兵部尚书,朔方节度使渐成副业,无暇兼顾,他在军中受到了排挤,右果毅都尉之职实质是明升暗降的结果,无兵无权,只管杂物。
“所以,属下主动请缨到幽州为上将军运粮!”
雷虎的眼里透‘射’着一丝期待的光芒。朝廷下令从朔方军中调兵遣将到幽州协助运粮之时,也给他带去了希望。要知道,征伐辽东的主帅是他选择的靠山,威武无敌的宁远上将军李怀唐。他厌烦了潜水,很想冒头呐喊,建功立业。
李怀唐能读懂他的心思,称呼上的区别就很好说明了他的态度,“上将军”,那是宁远铁骑将士对自己的敬称。
“好兄弟,有机会。”
潜台词:兄弟,为了大唐的明天,努力潜伏。
如果情况允许,李怀唐很想化身为苦口婆心状的某“党委***”,不厌其烦地向他阐明战线不分明暗,岗位不分贵贱的道理。
但是,李怀唐也在犹豫,徘徊在冒险与妥协之间。安史之‘乱’并非一日之寒,乃历史发展必然中的偶然,与其延迟它的发生,还不如在自己有能力之时,籍此机会改变历史的车轮,让这场或那场令华夏文明黯然,死伤数千万人口的内部矛盾转化为外部矛盾。如果战火无可避免,那就让外族人来承受,从而解决土地矛盾和资源矛盾,脱离痛苦的封建王朝轮回,脱离落后的生产方式,更脱离马背民族对中原文明的阻断,让崖山之后无中国的哀叹不再,让正统的华夏文明得以延续。
李怀唐的思绪飘远,直至雷虎将他唤醒。
“呵呵,走神了。”李怀唐讪笑,“来,先让我看看你给我都运了些什么好家伙。”
粮食千石,弩箭箭矢万支,兵器盔甲和被褥衣物若干。
“就这些?”李怀唐不可思议状,有被打发叫‘花’子的感觉。
雷虎窘迫不已,“粮食本来是两千石的,路上,我们,我们吃掉了一半,”
李怀唐抬眼望去,运送物资的队伍人马合计过千,路上吃喝全靠所运粮草,其中骡马是消耗大户,如果路程再远一点,恐怕尚未运到,已被它们吃光。
路况问题再次凸显,如果都似宁远境内的碎石大道,效率要高上不止一倍。
粮食姑且不算,箭矢怎么如此少?还有,兵器中,居然有十数架他并不迫切需要的,沉重无比的云梯。
对于李怀唐的质疑,雷虎流‘露’出‘激’愤,矛头直指后勤负责人,辽东转运使、户部‘侍’郎――王珙。
“王珙?”
名字似曾相识,‘奸’臣气质浓郁。
雷虎忿忿道:“攻坚器械可就地取材打造,根本无须多此一举,还不如让我多携带粮食与箭矢,可那个王‘侍’郎坚称筹备的粮食大部份都在上一批转运的路上被契丹人焚烧了,再无多余。”
“什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