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4章 矛头所指 (第2/3页)
事,少了数万人就食,长安的粮食压力相应减轻。大臣们对此没有异议。
作为京兆尹,裴耀卿没有资格参加内阁例会,但是他曾经历任河南转运使,运粮赈灾方面是个专家,李隆基特意将他招来询问。
裴耀卿侃侃而言,认为为赈灾之事没有捷径不能取巧,只能从长计议,疏通河槽之道,加强江淮粮食的转运力度。
李隆基深以为然,恨不早听其计。
“陛下,”热议之际,一风度翩翩者谋定而后言。
李隆基望去,认得是新入内阁暂为较检中书‘侍’郎的张九龄。开元中,大唐内阁成员的变化很大,除了中书令萧嵩外,其余的都换了人,韩休替代了年初病逝的裴光庭为相,此外,还有新面孔如黄‘门’‘侍’郎李林甫等。
只听张九龄道:“漕运是百年大计,不可荒废。臣建议在黄河河道沿途开建大型粮仓,分级转运。”
“张‘侍’郎所言甚合朕意,裴卿家可记下了,以后关陇的稳定就有赖于卿家了。”
李隆基言下之意竟是准备重用裴耀卿。
站在众内阁成员最末的是黄‘门’‘侍’郎李林甫,见裴耀卿凭聊聊数语得宠,不禁又羡又妒。他是靠惠妃娘娘的恩惠以及投机取巧上位的,害人能力有余,而拙于治国方略,今天的议题与他的智慧无缘。
但是,既然到会,他肯定不甘心只做听众,他在等待时机抛出大议题,以取媚武家和宁王爷。
迁都与赈灾之事暂告一段落。会议似乎要散去,这时,一直保持沉默的李林甫出招了:“陛下,臣有奏。”
“何事?”李隆基看向他。
“臣入宫前,遇见瀚海回纥部的使者,他托臣向陛下伸冤!”
李林甫双手捧着一束羊皮书,毕恭毕敬高举过顶。
高力士接过羊皮,递到疑‘惑’不解的李隆基手上。
随着羊皮的展开,众人看见李隆基的脸‘色’渐渐‘阴’云密布,眼看风雨‘欲’来。
“啪!”
众人心惊‘肉’跳,李隆基竟然罕见地拍案而起,毫不掩饰他的愤怒。
羊皮递到了萧嵩手上,只匆匆扫过一眼,同样‘露’出怒意。
“回纥宁远内讧,幽州军必危矣!”萧嵩惊呼。
“中书令,这不是内讧。”李林甫冷声提醒,“李怀唐匪‘性’难改,勾结突厥毗伽可汗袭击我们的瀚海大军,还横扫了天山脚下回纥诸部,以致于回纥联军无法南下支援幽州军。”
羊皮在众要员手中传阅,引起一片哗然。
张九龄很冷静,提出了自己的见解:“陛下,这只是回纥人的一家之词。我们切莫急做判断,至于谁对谁错,听了边大总管之言再作结论亦未迟。”
话音刚落,‘门’外金吾卫值日将官在‘门’外急匆匆禀告。
赶巧了,幽州八百里加急战报到!
如果将中书‘门’下两省要员组成的内阁比喻成湖面,回纥人的羊皮只是一个小石头,而薛楚‘玉’的急报相当于一块巨石,一砸,掀起滔天巨‘浪’。
奚族人阵前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