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40 三十亿美元的流向之谜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140 三十亿美元的流向之谜 (第2/3页)

股权投资等方式重新进入市场。

    “1987年黑色星期一,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再到这次。”他放大时间轴,“三次撤离—重组—回流的周期,间隔分别是五十八年、十年、二十一世纪初的一次未公开操作。规律稳定得像钟表。”

    陈帆站起身,走到主控屏前。三维资金迁徙图谱正在旋转,三次危机的资金流向在空间上形成近乎重叠的螺旋结构。中心位置依旧空白,但所有支线都指向同一个方向。

    “查系统自身记录。”他下令,“开启元分析模式。”

    周婷执行指令。系统开始自我审视,剔除所有人为干预的操作日志,仅保留客观数据响应轨迹。接下来的十分钟里,二十年来的运行数据被压缩成一条纯粹的反应曲线。

    当这条曲线与过去三次大危机前的宏观指标序列并列时,二十项共性前置信号逐一亮起:信贷扩张速率在舆论热度达到峰值后滞后拐头;科技类IPO融资占比突破百分之三十七;场外衍生品名义本金在六个月内翻倍以上;分析师乐观预期覆盖率连续八周高于九成……

    “不是市场自然演进。”李航看着统计结果,“是有人在固定节点点燃引信。情绪、杠杆、叙事,全都被安排好了。”

    屏幕上跳出最终结论:“该模式具备结构性复现特征,触发条件高度可识别。资本不记仇,只记规律。”

    陈帆坐回座位,手指轻轻敲击桌面。这个动作没有节奏,也没有意义,只是他在思考时的习惯。

    “建立预警标签。”他说,“命名为‘轮回信号’。一旦检测到其中任意十二项前置条件同时成立,自动提升风险等级至最高级,并冻结所有高杠杆策略执行权限。”

    周婷开始编写规则脚本。她将本次分析的所有证据链打包,打上时间戳和加密哈希,准备归入“历史危机数据库”的深层分区。这类档案从不对外公开,也不上报监管,但它会成为系统未来判断的基础。

    李航则保留了后台运算进程。他计划将这次的推演模型纳入下一代预警系统的训练集,让机器学会识别那些隐藏在自由市场表象下的固定节拍。

    就在此时,系统突然弹出一条更新提示:

    【检测到异常资金归途迹象】

    目标区域:太平洋某离岸信托结算通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