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 泡沫破碎的终章 (第2/3页)
均有布局,但每次重大波动前都有规律性撤离记录。
“操盘风格识别模型加载中。”李航输入参数,将该基金过去十年的操作序列导入分析框架。
进度条走到百分之八十时,红色警示弹出:
【行为模式匹配度:91.7%】
参照样本:1980年代末某国央行在汇率战中的干预节奏
关联特征:阶梯式建仓、舆论引导期拉长、高位分批离场、利用衍生品掩护真实意图
“不是巧合。”李航声音沉了下来,“这是同一种打法,换了壳子而已。”
陈帆重新整合数据层。他授权系统合并三大维度:机构清算时间轴、资金撤离路径、历史操盘手法库。主控屏切换至三维推演模式,一个复杂的网络结构开始自动生成。
节点之间以不同颜色连线,代表资本流动方向与控制强度。随着第七层关联分析完成,一个隐藏分支缓缓浮现——该主权基金的实际决策委员会中,两名成员曾在二十年前一场闭门会议签到名单上出现。
那份名单,陈帆见过。
祖父留下的手写日志里提到过一次“长线布局启动会”,参会者代号编号,地点标注为苏黎世。当时他以为那只是一次普通的政策协调,现在看,那是整个周期的起点。
“他们从那时候就开始铺路。”周婷看着推演图,“先埋下信息节点,再推动技术热潮,等市场情绪到达顶点,就把普通人留在山顶接盘。”
李航放大时间轴,将1998年至今的关键事件标记其上。一条清晰的轨迹显现出来:每一轮泡沫兴起之前,都能找到这个基金早期介入的痕迹;而每一次破裂前夕,都有大规模隐蔽撤离的动作。
“这不是风险失控。”他说,“是设计好的收割。”
陈帆的手指终于落回桌面,轻轻敲击三下。这个动作没有意义,只是习惯。他知道,眼前看到的不是一次危机,而是一个持续运转了二十年的机器正在执行既定程序。
“系统生成推演结论了吗?”他问。
“已完成。”周婷调出最终报告,“本次泡沫破裂符合‘低吸—鼓吹—高位接盘—精准撤离’的百年资本轮回模型。主导方通过控制信息流、引导市场预期、构建脆弱杠杆结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