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 12倍的终局杠杆 (第3/3页)
交易指令。”李航分析传输协议,“更像是权限移交或文件封存。”
“死前留遗书?”周婷问。
“或者是设定某种条件触发机制。”陈帆盯着那个接收端编号,“查一下这个信托平台的历史合作方,有没有出现过类似场景。”
李航立刻调取资料库。几分钟后,他神色微变:“找到了。2006年,一家英国对冲基金破产前六小时,也曾向同一个平台发送过加密包。三个月后,那份文件被激活,释放出一批关于内部交易的证据,导致两家投行被重罚。”
“这不是结束。”陈帆缓缓说,“是另一种开始。”
主控屏上的传染图仍在更新,新增两个闪烁红点,显示又有两家日本券商因持仓关联被纳入潜在风险圈。整个网络像一张逐渐收紧的网,而源头的那个光点,正在快速熄灭。
“他们知道自己活不过今天。”李航低声说,“所以把东西藏好了。”
“藏的不只是证据。”周婷补充,“可能是责任转移路径。万一清算失败,有人要替他们垫背。”
陈帆站直身体,目光扫过三人面前的终端阵列。国产芯片运行稳定,数据流清晰,系统从未如此高效。可此刻,这份效率映照出的,却是他人精心策划的自我毁灭。
他抬起手,准备下达下一步指令。
就在这时,监控界面上一条新消息跳了出来——那家对冲基金的最后一笔保证金到账确认,时间是崩溃前十秒。金额不大,仅两百万美元,来源是一家早已注销的百慕大空壳公司。
“这笔钱……”李航声音低下去,“不该还能打进来的。”
周婷立即反查资金链。经过七层转账,源头浮出水面:这笔钱最初来自美联储贴现窗口的一笔紧急贷款,发放时间为三天前,名义是“支持市场流动性”,实际接收方却是一家与该基金无公开关联的清算中介。
“政策红利被人提前用了。”她说。
陈帆盯着那条资金路径,没有说话。降息本是为了延缓危机,结果却被塞进了这场自杀式冲锋的油箱里。
他慢慢收回手,重新落回桌面。
主控屏上,那只曾承载1:12杠杆的基金账户,终于停止了所有交易活动。净值归零,仓位强制平仓,系统自动将其列入“已清算”名单。
可就在列表刷新的瞬间,周婷的终端发出一声短促提示音。
她点开弹窗,是一条来自衍生品清算系统的反馈信息:由于该基金持有的某些合约结构过于复杂,无法在标准时间内估值,部分头寸将转入特别处理流程,预计耗时不少于七十二小时。
“这意味着什么?”李航问。
“意味着。”她盯着那行字,“有些债务,现在还看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