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35 美联储的紧急转向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135 美联储的紧急转向 (第3/3页)

调整需在会议结束后三十分钟内向主要金融机构发送正式通函,媒体发布时间不得早于官方渠道。然而,系统比对发现,本次政策文本的实际外发时间比标准流程提前了八分钟,且首批发放名单中包含了本不应优先获知的两家对冲基金附属机构。

    “流程违规。”她说,“而且是有意为之。”

    陈帆站起身,走到大屏前,将政策发布时间、资金异动节点、邮件伪造路径三条时间线并列排列。三条红线几乎重合,误差不超过九十秒。

    “这不是救市。”他声音不高,“是合谋。”

    李航忽然注意到一个细节:“刚才那封伪造邮件的发送端IP,曾在三个月前出现在另一场G10央行联合声明泄露事件中。当时受影响的是德国国债期货市场。”

    “同一套人马。”周婷接话,“利用制度缝隙传递信息,换取交易优势。”

    陈帆沉默片刻,手指在桌沿轻轻划过。他知道,此刻他们掌握的已不仅是市场风险,而是触及金融体系最核心的信任机制——当政策不再是公共决策,而成为少数人的交易筹码时,整个系统的根基就开始动摇。

    “接下来怎么做?”李航问。

    “继续盯。”陈帆说,“不交易,不干预,只记录。”

    他下令启动长期行为追踪协议,将此次政策异常纳入系统记忆库,标记为“规则层扰动”类别。未来每一次类似操作都将被自动关联分析,逐步构建出隐藏在制度表象下的真实权力网络。

    周婷完成最后的数据封装,确认离线硬盘处于完全封闭状态。她顺手检查了一遍国产服务器的物理密钥插槽,金属触点无异常磨损,认证日志显示权限持续在线。

    李航则重新打开攻击溯源面板。尽管当前无外部流量异常,但他仍将三家涉事投行的IP段加入动态观察池,并设置三级联动告警阈值——一旦其中任意账户在非交易时段发起批量指令,系统将自动唤醒深层分析模块。

    主控室内,服务器阵列指示灯依旧规律闪烁。清晨的阳光斜照进窗,落在未合拢的终端外壳上,反射出一道细长光带。

    就在此时,系统警报再次震动。不是攻击提示,也不是市场破位信号,而是来自美联储内部文档共享平台的一条异常访问记录——一份标注“仅供闭门会议参考”的经济评估报告,在政策发布前四小时曾被短暂调阅,访问设备ID归属华盛顿总部某未登记终端。

    陈帆盯着那条日志,缓缓坐回椅子。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