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 被篡改的市场记忆 (第2/3页)
所。”李航声音压低,“10月16日,黑色星期一前四十八小时。道琼斯成分股的交易量和报价更新出现选择性延迟,导致自动交易系统误判流动性状况,引发连锁抛售。”
陈帆盯着那条红色曲线。它和他们刚发现的异常操作模式几乎完全重合——同样是微小幅度的数据偏移,同样是针对高频模型的关键训练时段,同样是通过合法权限通道完成。
“他们在复刻。”他说,“不是模仿,是复制。”
周婷已经切换到另一台终端,调取1987年全球股灾前后七日的完整市场行为图谱。她将当时的资金流向、波动率结构、衍生品持仓集中度等七项核心指标抽象为动态模型,再与当前市场的实时数据进行拟合分析。
起初,两条曲线毫无关联。
但当她锁定“流动性拐点前48小时”这一区间,并剔除表层噪音后,画面开始趋同。机构净卖出节奏、散户追涨峰值、期权隐含波动率爬升斜率……七项指标的吻合度最终达到88.7%。
“同样的节奏。”她轻声说,“同样的诱导方式。只是现在,他们不用等市场自己崩溃,而是先改写系统的记忆,让我们‘算’出那个结果。”
陈帆沉默地看着两幅并列的模型影像。一边是三十年前的真实灾难,一边是此刻正在上演的精密推演。不同时间,相同手法,唯一的变量是——这次,操控者藏在数据背后,而不是交易席位上。
“我们一直以为最大的威胁是外部攻击。”他说,“EMP、猎头、收购提案……可真正危险的,是从内部一点点改变‘事实’的人。”
李航已经开始部署第二轮扫描。他切断了所有非必要数据同步任务,将系统核心模块迁移到离线环境中,逐行检查代码逻辑是否曾被植入条件触发式修改指令。
“如果这种修改不止一次。”他一边操作一边说,“那我们的预测模型可能早就被‘训练’成了某种预设结果的共谋者。”
周婷突然叫住他:“暂停一下。”
她放大了一组早盘竞价数据,在沪深三百指数的某只权重股上,发现了另一个0.2%的价差。这次不是历史记录,而是**昨天上午九点四十七分**的实时行情快照。该快照已被归档,但原始采集日志显示,传感器上报数值与最终入库值存在微小偏差。
“不是过去。”她说,“是现在还在发生。”
三人同时看向主系统的时间戳。距离上次全量校验不到六小时。
陈帆立刻下令封锁该数据源接口,同时调取过去二十四小时内所有同类行情采集节点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