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18 金融世界的黑客帝国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118 金融世界的黑客帝国 (第2/3页)

 陈帆猛地起身。

    那个名字他很久没听过了。那是他在大学时为校金融协会写的第一版身份验证模块,从未上线,也没有共享给任何人。代码存在一台老笔记本里,那台机器甚至没连过校园网。

    “他们怎么会有这个?”周婷声音压低。

    “不是偷的。”陈帆盯着那行标签,“是复刻。他们拿到了原始逻辑,正在反向推演我们的系统架构。”

    空气骤然紧绷。

    如果对手能识别出这种级别的私有代码,说明他们不只是掌握了某个账户权限,而是已经深入到了系统的底层设计层面。这意味着,他们可能正在模拟整个“金融洞察系统”的运行逻辑,甚至尝试预测下一步动作。

    “不能让他们继续读取真实响应。”周婷迅速调出数据出口管理界面,“我启动‘迷雾’计划。”

    程序名为“数据迷雾”,本质是一套大规模混淆系统。它会向所有可疑信道批量推送虚假的心跳信号、错误码和系统日志,内容看似真实,实则全部经过变形处理。比如,真实的风控阈值是7.3%,推送出去的可能是6.8%或7.5%,足够接近以骗过初步判断,又足以扰乱长期建模。

    “开始注入。”她说。

    刹那间,主屏上的数据流剧烈震荡。红蓝交错的信息洪流在虚拟网络图中碰撞、扩散,像无数细小的火花在黑暗中炸开。那些原本安静潜伏的监听节点一个接一个被虚假信号填满,被迫做出响应,暴露位置。

    李航趁机释放第二波探针,这次附带了可追溯的数字指纹。只要对方系统调用一次伪造日志,就会无意中将指纹带回源头。

    就在第三轮混淆数据发出的瞬间,主显示器突然黑屏。

    半秒后,全屏弹出一个对话框。

    背景是纯黑,中央浮现一行白色文字:**Welcome back, Chen Fan.**

    紧接着,一声极短的提示音响起——清脆、熟悉,带着某种机械质感的回响。

    是初代“金融洞察系统”的开机音效。

    陈帆的手指猛然收紧。

    那段音频是他亲手录制的,来源是一段老式电话拨号音采样,仅存在于最初版本的本地调试环境中。它不可能外泄,更不可能被复现。

    “他们在放饵。”李航迅速拔下该显示器的输入线缆,同时启动物理隔离开关,“这是诱捕程序,等我们反向追踪就会暴露核心节点。”

    “我知道。”陈帆的声音反而平静下来,“但他们忘了,谁才是这段代码的创造者。”

    他坐回座位,打开一台未联网的终端,手动编写一段新的指令流。内容是一份伪装成系统崩溃的日志文件,里面包含了大量看似混乱但实际上有序排列的调试信息。最关键的是,这些信息中嵌入了一个逆向验证机制——一旦被执行,就会悄悄记录下运行环境的硬件特征。

    “把这个,”他将文件递给周婷,“通过新加坡那个IP的回传通道送回去。”

    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