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 1%的生死边际 (第2/3页)
指向屏幕上的倒计时,“T-minus 4小时17分钟。我们要确认一件事——对方的操作节奏,是否依赖这个时间节点。”
周婷立即调用备用行情源,比对芝加哥商品交易所与新加坡亚太分站的数据延迟差异。几秒后她摇头:“常规路径都被干扰,数据同步误差超过十二秒,无法用于精确推演。”
“那就换非常规路径。”陈帆看向李航,“你之前提过瑞士信贷有个遗留测试接口?”
李航点头:“理论上存在,但需要特定SSL握手协议模拟授权。他们去年升级了防火墙规则,成功率很低。”
“试试。”陈帆说,“我们现在不需要长期接入,只要捕获一段核心交易流。”
李航迅速打开一台隔离终端,输入一串早期TLS降级参数。连接请求发起后,屏幕连续弹出七次拒绝提示。第八次尝试时,状态栏突然跳转为绿色。
“进去了!”他低声说,“是边缘缓存数据库,权限有限,但能看到部分交叉盘对冲记录。”
键盘敲击声密集响起。几分钟后,一组标注为“X-CROSS/USD-NASDAQ”的批量指令被捕获并导入解析模块。系统自动匹配时间戳与执行频率,生成行为模型。
“确认了。”李航声音微颤,“这是标准逼空算法,绑定美东时间结算机制。所有仓位会在夜间休市时进入再平衡流程,攻势自动中断。”
陈帆立刻将数据导入压力测试模块。屏幕上,亏损曲线继续上扬,但在凌晨一点半左右趋于平缓。系统最终输出结论:**现有资产可覆盖至明日开市前的最大理论亏损,前提——不再新增空头头寸,且保证金不跌破临界线。**
房间里短暂沉默。
“也就是说,”周婷缓缓开口,“我们不用赢,只需要活着?”
“对。”陈帆盯着倒计时,“接下来这四个小时,每一笔操作都必须服务于‘维持现状’。不加仓,不对冲,只做最低限度的状态同步和风控校验。”
他转向张磊:“守住那台拨号终端,确保物理线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