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070 集群架构初成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070 集群架构初成型 (第2/3页)

,“程序是单线程的,没法自动拆解。”

    “那就人为切片。”陈帆调出年份索引,“按年度分割数据段,每台机器处理两年半,最后一台补零头。”

    李阳立即动手,在共享目录下建立四个子文件夹,命名“Backtest_Shard_01”至“04”。接着编写一个轻量级调度脚本,每个任务完成后生成“.done”标记文件,主控端检测到全部完成信号后触发结果合并流程。

    “内存预分配也得设限。”张远提醒,“Node_03只有512M,跑大年份容易崩。”

    他们在每台机器上设置独立的缓存上限,并加入异常捕获机制:一旦某节点进程终止,主控端自动记录断点位置,便于后续续算。

    一切准备就绪,陈帆按下执行键。

    屏幕中央弹出进度面板,四个任务条同时开始推进。硬盘灯接连亮起,风扇转速逐渐升高,室内响起一片均匀的嗡鸣。

    前四十分钟,各节点运行平稳。Node_01最先完成1998-2000年的回测,生成结果文件并打上完成标记。随后Node_04也顺利结束2008-2010周期的运算。

    但到了第67分钟,Node_03的任务条突然停滞。资源监视器显示CPU占用归零,内存未释放。

    “卡住了。”张远立即远程接入该机终端,查看日志输出。问题出在2005年第三季度的数据清洗环节,某个异常成交量字段引发了无限循环。

    “重启任务。”陈帆说,“从断点继续,别浪费前面的结果。”

    李阳修改脚本,加入最大迭代次数限制。重新启动后,Node_03在八分钟后恢复正常,最终将结果传回主控端。

    最后一组数据合并完成时,计时器定格在**8分17秒**。

    陈帆调出性能对比图。旧系统单独运行同一任务耗时**2小时19分钟**,效率提升接近**17倍**。

    “够用了。”他说。

    张远站起身走到机柜旁,伸手轻抚其中一台机箱的侧板。金属外壳微微震动,散热孔吹出的热风拂过指尖。他忽然笑了:“这可比游戏主机带劲多了。”

    李阳正在整理走线,几根网线缠在一起,他一边分理一边嘀咕:“等明天加第二块硬盘,还得重布一遍。”

    “先命名吧。”张远回头,“叫‘风暴引擎’怎么样?听着就有冲劲。”

    “太浮夸。”李阳摇头,“应该叫‘量子阵列’,体现分布式特性。”

    陈帆没参与争论。他打开系统管理后台,在集群属性页输入名称:“DataHeart Cluster v1.0”。

    三人同时安静下来。

    “它不是武器,也不是玩具。”陈帆合上笔记本,“这是我们的眼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