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4 核心成员起分歧 (第2/3页)
他问。
“至少存在这个可能。”周婷点头,“量化模型依赖历史路径,但市场里有些人,专门研究怎么欺骗这类系统。他们知道哪些指标会触发自动响应,于是提前布好诱饵。”
李阳冷笑一声:“所以你要我们放弃数据,去猜人心?那你这套东西凭什么可信?靠几篇帖子的情绪打分?”
“我不需要你相信。”周婷平静回应,“但我有回测证据。过去三个月,五只突发涨停股,传统模型平均滞后1.8天,我的模型提前0.7天发出预警。误差范围可控,置信度达81%。”
她调出一份报告摘要,投在大屏左侧。图表清晰列出每次预警时间点与实际异动之间的差值,误差分布集中在负值区间——意味着多数情况下,它确实走在了价格变动之前。
李阳盯着看了几秒,忽然道:“这些数据源你能保证干净?论坛爬虫有没有掺入水军噪音?情感分析用的是哪家词库?权重怎么分配的?”
“全部开源可查。”周婷打开代码仓库链接,“你可以审计每一层处理逻辑。”
“问题是,”李阳声音抬高,“我们现在跑的是实盘策略!每一个新增变量都会增加系统复杂度,一旦引入错误关联,整个风控链条就会崩塌。你让我接受一个黑箱式的‘感觉评分’?”
“它不是感觉。”周婷眼神没闪,“它是对非结构化信息的结构化提炼。你们用成交量判断资金动向,我用舆论流向推测预期变化——本质都是间接推演。”
两人视线撞在一起,谁都没退。
张远想开口,却被陈帆抬手止住。
他沉默地翻看着两个系统的参数面板。一边是冷峻的数学推导,基于标准差、协方差矩阵和滚动窗口回归;另一边则是语义解析、热度衰减函数与社交网络拓扑分析。
一个是望远镜,专注于可见轨迹的延伸;另一个像雷达,试图捕捉空气中无形的波动。
“你们说的都不是错的。”他终于开口,“一个系统如果只认历史数据,迟早会被新玩法淘汰。但如果完全脱离数据基础,又容易陷入主观臆断。”
他站起身,走到主控台前,输入一串指令。
“从现在开始,双轨运行。”他说,“历史波动率模型继续优化,同时接入周婷的情绪因子模块,独立通道,独立评分,权重各占百分之四十,剩下二十由我手动调节。”
李阳脸色微变:“你要拿实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