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058 爬虫迭代2.0版本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058 爬虫迭代2.0版本 (第2/3页)

文本。中间加一层校验,如果识别结果不符合格式规则,自动重新抓取。”

    “样本呢?”张远问。

    “你负责收集和标注。”陈帆打开一个共享文件夹,“每张图对应一个文本文件,写明正确答案。两千张起步,越多越好。”

    张远立刻掏出旧手机,连上电脑。“我用这个拍网页,一次生成一个新验证码。拍完马上标,不重样。”

    分工落定,三人各自进入状态。

    李阳埋头编写图像预处理函数。他先测试灰度转换算法,将一张带背景纹理的验证码转为单通道图像,再通过阈值分割实现二值化。屏幕上原本杂乱的颜色块变成了清晰的黑字白底,但噪点仍然粘连在字母边缘。

    “得加形态学操作。”他低声自语,引入腐蚀与膨胀处理,逐步剥离附着物。几分钟后,一个原本模糊的“Q”终于显现出完整轮廓。

    张远那边节奏更快。手机每隔十秒就自动截图一次,他一边查看图像质量,一边手动输入答案。到了中午,桌面上已经堆了三十多页标注表。他的手指发酸,视线也开始发花,但动作没停。

    “这玩意儿越来越难。”他揉了揉眼睛,指着屏幕上一组新样本,“你看这个‘B’,右边竖笔被拉长成波浪形,差点跟下一个字符连上了。”

    “那就调整切割窗口大小。”李阳接过来看了一眼,“改成自适应分割,根据字符密度动态划分区间。”

    下午四点,第一个完整识别流程跑通。程序成功从截图中提取出“N6H2”,并自动填入表单字段。但他们很快发现,成功率只有不到三成。大部分失败出现在字符粘连或断裂的情况下。

    “需要更多训练样本。”李阳说,“尤其是那些极端变形的例子。”

    张远立刻加大采集频率。他把手机固定在支架上,设置定时截图,自己则一边核对结果,一边整理错误类型。到晚上九点,标注总量突破一千五百张。他的眼皮沉重得几乎睁不开,但还是坚持把最后一批异常样本归类完毕。

    “给你。”他把U盘递给李阳,“这里面全是难辨别的,比如‘0’和‘O’混在一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