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6 算力飙升三倍 (第2/3页)
线数据的历史包,共一百二十万条记录。他启动本地脚本,进度条缓缓爬升。
一分半钟过去,处理进度停留在6%。
“照这个速度,全部跑完要两个多小时。”他说,“但如果能在SGI上运行,我保证,清洗加特征提取,不超过四十分钟。”
王教授盯着屏幕上的缓慢更新,终于拿起电话拨通实验室值班员。
五分钟后,两人站在机房门口。银灰色机柜整齐排列,中央一台SGI Origin 2000闪烁着状态灯。管理员插入密钥,解锁操作终端。
陈帆坐进主控席,导入修改后的代码库。他快速调整路径引用,将数据源指向本地缓存,重新编译核心模块。整个过程没有停顿,键盘敲击声稳定而清晰。
“你经常接触这类系统?”王教授问。
“读过文档,模拟过流程。”陈帆没回头,“真正上手,这是第一次。”
程序编译通过,他按下回车。
进度条瞬间跃动。原本需要三小时的任务,37分钟后显示完成。内存占用曲线平稳,日志无报错。
王教授凑近看输出结果:字段规整,时间戳连续,特征值计算准确。
“确实……快了不少。”他语气松动,“但这只能说明硬件强,不能证明你们懂怎么用。”
“这不是终点。”陈帆打开新窗口,“我们现在就开始下一个任务——72小时股价走势预测模型。”
他选定深发展、四川长虹、上海石化等五只样本股,导入近三年分钟级数据,设定模型参数,启动持续运算。任务提交后,屏幕跳出预计耗时:8小时17分钟。
“以前在自己机器上,这种规模的训练根本没法跑。”他说,“要么降维,要么砍数据,最后出来的结果全是妥协。现在,我们可以让模型真正看清规律。”
王教授看着不断刷新的日志流,良久才说:“两周。给你两周时间,每周最多六十小时使用额度。如果期间出现滥用、误操作或资源浪费,权限立即收回。”
“明白。”陈帆点头,“我们会按时提交运行报告。”
“还有。”王教授转身前顿了顿,“别以为换了台机器就能翻天。算力只是工具,能不能挖出东西,还得看人。”
门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