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8 林悦的备份:系统的安全网 (第2/3页)
音比刚才低了一些,散热口吹出的风带着轻微暖意。他盯着屏幕,忽然意识到一个问题——如果这里发生意外,比如断电、硬盘损坏,哪怕只是误删了一个关键脚本,整个系统都会陷入停滞。
而现在,林悦手里的那份备份,成了唯一的外部支点。
他站起身,走到工作台角落的工具箱前,翻出一台未拆封的掌上电脑。银灰色外壳,正面一块单色液晶屏,侧面有红外口和调制解调器插槽。这是之前采购时顺带买的HP 320LX,原本打算用于外出演示,后来一直闲置。
他撕开包装,接通电源。设备启动后进入Windows CE系统界面,桌面简洁,内存占用极低。这种轻量级系统适合长期挂载,不会拖累主服务器性能。
他从抽屉取出一张软盘,上面刻录着他编写的远程监控模块。这个程序是他三个月前写的,能实时推送系统状态、模型运行进度和数据库更新日志,体积不到2MB,专为低带宽环境设计。
插入软盘,安装程序。完成后,他在掌上电脑上新建一个自动任务:每天凌晨一点,通过拨号连接主服务器,下载最新日志并生成摘要报告。同时配置了异常报警功能——一旦主系统停止响应超过十分钟,设备会自动记录断点并尝试重启服务。
一切设置完毕,他打开记事本,写了一张便签:
“用这个,你可以随时查看系统的实时数据。别熬夜。”
折好塞进包装盒夹层,又在外包装上写下林悦的地址和联系方式。
这时,邮箱再次弹出提醒。
还是林悦。
这次没有附件,只有一句话:“昨天的数据流我重新跑了一遍,发现政策响应延迟比预期长12分钟,建议增加前置缓冲区。”
他看着这句话,手指慢慢移到键盘上。
她不仅在维护现有系统,已经开始思考下一步优化。
他把掌上电脑放进包装盒,扣紧搭扣。然后回到电脑前,打开防火墙配置界面,在入站规则中新增一条IP白名单,地址填的是林悦所在城市的固定拨号段——那是她父亲单位提供的上网线路,虽然速度慢,但稳定性高。
保存设置后,他又在服务器后台创建了一个独立账户,权限仅限于读取日志和接收推送消息。密码是一串十六位随机字符,通过加密邮件单独发送。
做完这些,他点开系统架构图。
墙上那张手绘图纸上,“实时行情输入”模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