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8 行长办公室的橄榄枝:资源的整合 (第2/3页)
。左边是OCR识别耗时,峰值出现在分辨率调高之后;右边是爬虫成功率,受网络延迟影响,平均每次请求要等二十秒以上。”
他指着右侧曲线的一个陡降点:“一旦拨号中断,就得重新开始。目前我们能做到准实时更新,但如果算力提升一倍,响应速度可以压缩到分钟级。”
林国栋沉默了几秒,“你是想把这笔钱用在硬件上?”
“不是想,是必须。”陈帆声音不高,但每个字都清晰,“您要的不是一个演示程序,而是一个能真正跑起来的平台。平台能不能立住,取决于底层能不能撑得住。”
“年轻人容易迷信机器性能。”林国栋放下钢笔,“我见过太多项目,钱花在买设备上,最后变成仓库里的摆设。”
“那是因为他们没把设备和流程绑在一起。”陈帆继续说,“我的系统不是外包公司做的成品,它是活的。每一次数据输入,都会反过来优化下一步的处理逻辑。但它需要更快的存储、更大的内存,才能维持这种迭代节奏。”
林国栋盯着他看了几秒,忽然问:“你说的‘系统’,到底是什么?”
“是一套我自己写的工具链。”陈帆回答,“从数据采集、清洗、入库,到分析建模,全部由本地程序驱动。它不依赖外部服务商,也不走现成的商业软件路径。正因为这样,它的成长空间才完全掌握在我手里。”
房间里安静下来。窗外有清洁工推着拖把经过走廊,轮子发出轻微的摩擦声。
林国栋终于开口:“如果你能在六个月内拿出成果,采购这一块,我可以放权给你主导。”
“我要买两台高性能服务器。”陈帆立刻接话,“支持多线程任务调度,硬盘阵列冗余,还要配独立网卡,做局域网隔离部署。”
“预算够吗?”
“设备控制在三十五万以内,剩下用于专线申请和基础运维。”陈帆说着,已经打开另一个文档,“这是我草拟的初期执行计划。”
他将笔记本转向对方。屏幕上是一份结构清晰的任务列表:第一周完成服务器选型与供应商比对;第二周转入网络资源协调;第三周启动团队组建流程(暂定三人技术小组);每月五号提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