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 海通的局限:独立的方向 (第2/3页)
电话打听消息,整理券商传来的零碎片段,然后拼凑成所谓的“趋势判断”。
他坐在位置上,直到天黑。
办公室只剩他一人。窗外的楼群亮起灯,一格格方块似的排列着,像无数个相似的命运。他插上U盘,把会议录音放了一遍。听到赵分析师那句“98年哪有什么量化”时,他按下了暂停键。
屏幕反着光,照出他的脸。眼睛有点涩,嘴角绷得很紧。
他打开系统后台,翻看过去三周的所有记录。1478条个股行情,全部来自纸质报纸扫描件;56份政策摘要,是他一字一句抄进数据库的;还有三次预测:钢铁、电力、水泥,全都提前两天发出信号,实际涨幅均超过行业均值。
这些不是运气。他知道。
可这些东西,在这里没人当真。它们被当作一个实习生的新鲜玩意,顶多算个“辅助工具”。而他想做的,从来都不是什么辅助。
手机震动了一下。
他拿起来,是林悦发来的短信:“我妈说你最近总熬夜,注意身体。”
就这么一行字。
他盯着看了很久。手指悬在键盘上,想回点什么,最后只打了两个字:“还好。”
删掉,又重打:“在忙。”
再删。
最终什么都没发。
他仰头靠在椅背上,闭了会儿眼。脑子里闪过市长办公室的画面——那人听完他的推演后,问的是“你能预测经济吗?”而不是“这玩意有用吗?”
同样的东西,换了个地方,就成了能参与决策的依据。可在这里,它连一次正式讨论的机会都没有。
他忽然意识到一个问题:如果一个系统只能依附于别人的规则运行,那它到底是谁的系统?
答案很明显。
他拔下U盘,合上电脑。起身时顺手关了灯,整个工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