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017 市长的关注:政策的微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017 市长的关注:政策的微光 (第2/3页)

    前排一位戴眼镜的中年男人微微抬头,正是市长。他没有打断,只是轻轻点了下头。

    陈帆打开随身携带的投影仪U盘,屏幕切换成一张表格对比图。“手工录入平均耗时三秒每条,错误率约百分之一点二;而经过优化的本地程序,在同等硬件条件下,可实现每秒七条以上的处理速度,错误率控制在百分之零点四以内。”

    他没说这是他自己写的程序,也没提Access或VBA这些术语。他知道,在这种场合,讲技术细节不如讲结果。

    “这不仅仅是效率问题。”他语气稍沉,“更是信息滞后的问题。当一笔交易数据需要三天才能进入系统,它就已经失去了决策参考价值。我们现在的金融体系里,还有大量这样的‘静默数据’。”

    市长身体前倾了些,手指轻轻敲了敲扶手。

    “所以我的设想是,建立一种轻量化的数据流转机制。”陈帆继续说,“不依赖高性能设备,也不需要联网环境。哪怕是在一台赛扬300、64兆内存的电脑上,也能实现基本的结构化转换。这样,基层机构就能更快地响应市场变化。”

    台下一片寂静。

    几秒钟后,市长开口:“你说的这个系统……如果推广开来,除了提高录入效率,还能做什么?”

    问题来了。

    陈帆知道,这一刻决定他能不能走出“少年发明家”的标签。

    “它可以作为政策模拟的基础工具。”他说,“比如,当央行调整准备金率时,我们可以用历史数据快速测算对中小券商流动性的影响;或者在印花税变动前,预估散户交易意愿的变化趋势。这不是预测涨跌,而是帮助决策者看清连锁反应。”

    市长盯着他看了几秒,又问:“你有没有试过用它分析宏观数据?”

    “有。”陈帆答得干脆,“最近我在整理过去三年的M2增速与股市成交量关系。发现两者相关性在特定区间内呈现稳定比例。如果把这个模型嵌入系统,未来地方金融办做风险排查时,或许能提前识别异常波动。”

    市长缓缓靠回椅背,嘴角略微扬起,像是听到了意料之外的答案。

    “很好。”他说,“年轻人能看到这一层,不容易。”

    掌声从后排响起,逐渐蔓延开来。

    论坛结束后,人群陆续离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