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6 周六实习:数据的奴隶 (第2/3页)
输出的模糊字迹。他打开电脑,屏幕闪烁几秒后亮起,Windows 98的界面缓慢加载出来,桌面上只有一个“数据录入终端”的快捷方式,双击后弹出登录框。
他输入临时账号,进入系统。界面粗糙,字段排列混乱,甚至没有自动保存功能。他试着重启一次,确认这不是偶然故障。
隔壁那位老员工已经开始了工作。陈帆悄悄观察:对方先读一行原始记录,再转头敲键盘,每输完一条就按Enter,然后用笔在纸上划一道。节奏稳定,但极其缓慢。他默数了三十秒,共完成四条录入,其中一条因金额漏输一位被系统提示错误。
效率不到每小时五十条。
而他自己编写的VBA宏程序,在本地测试时三分钟就能完成两百条无误导入。差别不止十倍。
中午十二点整,午休铃响。大多数人起身去食堂,办公室瞬间安静下来。陈帆没有动。他从书包里取出自己的U盘,插进主机USB口,轻车熟路地打开了隐藏文件夹中的“AutoEntry.exe”。
这是他在家反复调试过的简易自动化工具,基于Access数据库搭建,能识别扫描件OCR文本并映射字段。虽然无法直接接入公司系统,但足以证明可行性。
他找了一份废弃的样本文档,运行程序。进度条飞速推进,三百条模拟数据在一百四十秒内全部填入模板,并自动校验了异常值。
截图保存。
他退出程序,拔下U盘,放进内衣口袋。整个过程不超过五分钟,没有惊动任何人。
下午一点十五分,李主管巡查完毕,回到办公室。陈帆起身,敲了两下虚掩的门。
“进来。”
“我想提个建议。”他说,语气平稳。
李主管抬眼,手指仍放在键盘上。
“目前的手工录入方式效率太低,错误率也高。我有个办法,可以用Access建立一个自动录入模板,先把数据批量导入,再做人工复核。这样速度能提升至少五倍。”
房间里静了一瞬。
李主管慢慢停下打字的动作,仰靠在椅背上,盯着他看了好几秒。
“你说什么?Access?”
“是。只要把纸质文档扫描成图像,通过简单识别提取文字,就能生成结构化数据表。我们现在用的系统虽然是单机版,但支持Excel导入。”
“你知道我们这台机器什么配置吗?”李主管忽然笑了,“赛扬300,内存64兆。跑个Word都卡,你还想跑数据库?你以为这是什么年代?”
“我知道硬件有限。”陈帆没退,“但我可以优化程序,压缩资源占用。哪怕先在一个小样本上试试。”
“试?”李主管摇头,“你知道公司为什么不用这种东西?因为不可控。谁敢保证你导进去的数据没问题?万一格式错乱、字段错位,后面全跟着崩。我们宁可慢,也不能冒风险。”
“但如果我能保证准确率呢?”
“怎么保证?”
“我拿今天的实际数据做个对比实验。手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