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m.rulianshi.net
第十八章 跨越山海,爱无国界(下) (第1/3页)
肖宁从非洲回来后,没歇多久就投入到“中非呼吸健康合作项目”的筹备中。她和肖砚一起,整理出非洲医疗点的运营经验,编写成《基层呼吸健康服务指南》,翻译成当地语言后寄往非洲;陆晓冉则根据非洲儿童的特点,优化了呼吸康复游戏,还录制了多语言教学视频,让当地孩子能边玩边学。
2026年夏天,项目首批中国医疗队出发前往非洲,肖宁作为技术指导同行。出发前,陆晓阳把自己画的“抗疫英雄图”塞进她包里:“小姨,把这个带给阿雅妹妹,告诉她我会好好学英语,以后去非洲看她,教她打篮球。”肖砚则帮她整理好防护用品,反复叮嘱:“注意身体,有问题随时跟家里联系,我们在北京等你回来。”
再次抵达非洲医疗点时,肖宁惊喜地发现,之前培养的当地医护人员已经能独立开展工作——阿雅的母亲也成了志愿者,帮着给老人测血压、教孩子做呼吸操。阿雅看到肖宁,立刻跑过来抱住她,举着手里的呼吸操打卡本:“小姨,我已经打卡100天了,现在跑步都不喘气了!”
医疗队的到来,让医疗点的服务范围进一步扩大。他们不仅给居民做检测、开药方,还在周边村庄建立了“流动随访点”,每周定期下乡义诊。肖宁带着当地医护人员翻山越岭,有时一天要走十几公里的山路,鞋子磨破了就贴个创可贴继续走,汗水湿透了衣服就拧干了再穿。有次在偏远部落义诊时,突然下起大雨,他们就躲在山洞里,借着手机灯光给患者看诊,直到雨停了才继续赶路。
一天晚上,医疗点来了个紧急患者——部落长老的孙子突发哮喘,呼吸困难。肖宁立刻带着设备赶过去,一边用便携式呼吸机帮孩子缓解症状,一边教孩子父亲做应急处理。经过两个小时的抢救,孩子终于转危为安。长老握着肖宁的手,眼里满是感激:“中国医生,你们是我们的救命恩人!没有你们,我的孙子可能就没了。”
这样的故事,在非洲医疗点每天都在上演。肖宁把这些故事拍成视频,发给家里——有患者康复后露出的笑容,有当地医护人员认真学习的模样,还有孩子们在呼吸康复游戏里的欢声笑语。肖砚每次看到视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ruliansh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