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章 薪火相传,向阳而行(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七章 薪火相传,向阳而行(下) (第2/3页)



    肖宁走后,肖砚的日子又恢复了往常的忙碌。每天早上七点到医院,先去各科室巡查,再开院务会,中午抽空跟孩子们视频,晚上要么在办公室整理诊疗数据,要么去发热门诊盯班。但不同的是,医院里的氛围越来越轻松,走廊里能听到护士们的笑声,门诊大厅里,患者们不再戴着厚厚的口罩,脸上也有了笑容。

    周三下午,肖砚正在办公室整理肖宁发来的广州座谈会笔记,院办主任敲门进来,手里拿着个快递:“肖院,武汉方舱医院寄来的,说是给您和肖宁主任的。”肖砚拆开一看,是个厚厚的相册,里面贴满了照片:有肖宁穿着防护服在病床前给患者喂饭的画面,有治愈患者出院时和医护人员的合影,还有患者手写的感谢信,最末一页,是所有患者和医护人员的签名,中间用红笔写着“北京武汉,永远一家人”。

    肖砚翻着相册,眼泪忍不住掉下来。她想起1月1日肖宁出发时坚定的眼神,想起2月里妹妹在视频里哭着说“患者走了我却无能为力”,想起3月5日机场重逢时,妹妹瘦得只剩一把骨头,却笑着说“姐,我没给你丢脸”。这些画面,都藏在这本相册里,藏在那些歪歪扭扭的签名里,藏在“永远一家人”这五个字里。

    她拿起手机,把相册里的照片发给肖宁,配文:“收到了,谢谢你,也谢谢武汉的朋友们。等你回来,咱们把相册挂在随访门诊的墙上,让大家都看看,什么叫‘守望相助’。”

    没过多久,肖宁回复:“姐,钟院士刚才看了我带的诊疗笔记,说咱们的随访门诊很有意义,还说要帮咱们联系全国的呼吸科专家,一起制定随访标准。刚才在实验室,他还跟我说,‘你们这代医生,比我们当年更有勇气,也更有智慧,好好干,未来是你们的’。”

    看着消息,肖砚笑了。她知道,钟院士说的“未来”,不是某一个人的未来,是所有坚守医者初心的人的未来,是所有愿意为他人挺身而出的人的未来。就像院子里的那棵老槐树,每年春天都会抽出新芽,把绿意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