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4章:绿野之乡(Ⅷ) (第2/3页)
乡村带来难以承受的压力?”瓦莲京娜担心地问。
“压力肯定会有一些,但是不会像城市那么严重。”罗兰抓起椅背上的靠垫,捏成一小团又放手,填满蓬松棉花的靠垫立刻恢复原状,“农田就好比蓬松的棉花,在吸纳劳动力方面远比工厂更具弹性,特别是在德鲁伊的指导下,多一个或者少一个人种田其实影响不大,而农村相对低廉的生活成本也有利于吸收城市失业人口,从而使城市避免了因失业率上升而伴生的社会风气败坏、犯罪率上升甚至暴力革命。”
瓦莲京娜没有接触过地球上的“宏观经济学”,但是她的视野足够开阔,学识堪称渊博,还具有长期经营和管理近千家集体农场的实践经验,不难体会到罗兰设计的这套“城乡动态均衡”模型具有简单且优美的数学结构,在理想的状态下,资本与劳动力可以在城市与乡村之间自由循环流动,形成一个完整的回路:
经济上升期,城市工商业扩大经营,劳动力紧缺的现状促使工资上升,高工资诱使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从而获得比种田更高的回报;农民工在城市赚得的收入一部分要寄回乡村补贴家用,从而使城市资本向乡村流动,农民手中有了更多货币,就会产生更大的消费需求,从而购买更多由城市生产的工业品,从城市到乡村的商业活动也因此变得更加旺盛,进而促使城市工商业愈发兴旺,需要更多来自农村的劳动力。
反之,当经济处于下行期,城市工商业利润下降,被迫缩小经营规模、削减工资、辞退工人,市场上劳动力过剩,失业率上升,进城务工者感受到生活压力,对陡然下降的收入水平不满,就会形成返乡务农的风潮,从而使人口由城市向乡村回流,避免城市失业人口过多造成社会动荡,而农民工的回流又为扩大开垦农田提供了充足的廉价劳动力,农田规模的扩张提供了更多农产品,使市场上的食品和工业原料价格下降,而食品和原料成本的降低有助于使城市工商业早日摆脱低迷,重返经济上升期。
琢磨明白这套制度的运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