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9章:狼来了(Ⅴ) (第2/3页)
些银行名义上还归原主经营,实质上已经成为受央行控股的“子公司”。
……
寇拉斯王国创建以来爆发的第一场金融风波,来的快去的也快。尘埃落定之后,白鸥港的柳博芙·扬波女士和独立经济学家李斯特·凯恩斯在各大报刊上发表了一篇联合署名的研究文章,重新审视这场央行针对做空国债者的反击战。
尽管这两位有识之士的见解并不完全一致,但是都着重强调寇拉斯王国中央银行的两位首脑在这场战争中并未借助暴力手段,而是创造性地运用了多种货币工具以实现打击敌对势力的目的。
卡佳主要运用的是利率工具,通过巧妙的调整存贷款利率与国债利率之间的相对关系,人为制造“无风险套利”走廊,又利用套利机会驱动人心固有的贪欲,利用人们的贪欲去摧毁那些自不量力挑战央行的私人银行,而多数为套利卷入这场战争的人本身也是投机者,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带干粮充当了央行的佣兵。
罗兰则更倚重“窗口指导”,利用央行垄断新币发行权这一先天优势卡住敌对银行的脖子,相比卡佳完全从货币市场的固有规律出发,他的做法实际上更露骨的体现了权力意志,敌对银行被卡佳的手段玩死只能怪自己技不如人,而死在罗兰手里恐怕就要抱怨几句“政府拉偏架”、“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
罗兰本人对那些败犬的哀鸣毫不在意。如果央行不体现当权者的意志,跟商业银行搞什么公平竞争,那“中央银行”的“中央”二字还有什么意义?不明白这一点的人,可以说缺乏最基本的政治常识,生活在自己编织的梦里。
柳博芙·扬波女士和李斯特·凯恩斯先生在他们的合作文章中指出:除了不同的货币工具,罗兰和卡佳还不谋而合的利用了报刊媒体这一宣传阵地。
只不过卡佳的手法还显得有些稚嫩,借助报纸道出真实存在的风险,而罗兰就老奸巨猾得多,先放(造)风(谣)新旧币兑换期限紧迫,又辟(炒)谣(作)传言不实,这样翻来覆去的折腾反而加深了人们心头的惶恐,为保险起见当然要尽快将自家的帝国杜加兑换成远东塔勒以求落袋为安,而人们的金币大多存在银行里,那些无法提供币种兑换服务的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