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十五章 新州之行(七)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七十五章 新州之行(七) (第3/3页)

的场景。

    “陈科长……好干部啊……”老人声音哽咽,“看见您,真好,真好……”

    陈秋铭扶着老人的胳膊,温和地说:“老人家,您保重身体。看见屯子好了,大家日子好了,我就放心了。”

    再次婉拒了留饭的恳切邀请,陈秋铭的心情却愈发沉重而充实。小豪默默地开着车,按照陈秋铭的指示,驶向了第三个目的地——风洛村。

    车子在一处略显偏僻但收拾得干干净净的农家院前停下。陈秋铭深吸一口气,走下车。

    刚进院子,一位头发花白、佝偻着背的老妇人闻声迎了出来。她看到陈秋铭,浑浊的眼睛瞬间亮了,激动地“啊啊”叫着,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只是快步上前,一把紧紧抓住陈秋铭的手,眼泪瞬间就涌了出来,用力地摇晃着,用这种方式表达着积攒了多年的感激。

    屋里的儿子听到动静,拄着拐杖,用最快的速度挪了出来。他一见陈秋铭,情绪更是激动,竟然扔掉拐杖,就要往下跪:“陈科长!恩人呐!”

    陈秋铭眼疾手快,一把死死托住他的胳膊,将他扶稳:“小马!使不得!快起来!万万使不得!”

    小马被扶起来,依然激动得浑身发抖,和母亲一起,将陈秋铭三人让进屋里。屋子虽然简陋,但收拾得异常整洁温暖。

    陈秋铭仔细询问了小马和母亲的身体、生活情况,听到他们说“一切都好”,脸上才露出欣慰的笑容。

    李一泽在一旁,看着这感人至深的一幕,心中充满疑惑和震撼。小豪低声向他解释道:“当年我和铭哥来这个村检查,走访到小马家。他母亲是哑巴,本来没孩子,小马是她从垃圾堆里捡回来的弃婴,天生小儿麻痹,腿脚不好。就这样,哑巴母亲硬是把残疾儿子拉扯大,日子过得……唉。铭哥知道了情况,年年自己掏钱买米面油来看他们,后来还协调民政局,给老太太申请了长期补助,又在村里给小马找了个编筐的手艺活,联系企业收购,这才让他们娘俩有了稳定的生活来源。”

    小马听到了,用力点头,眼中含泪:“是啊!陈科长,要不是您,我和我娘真不知道咋活下去……现在我能编筐挣钱了,我觉得自己不是废人,我能养活我娘了!”

    陈秋铭拍拍他的肩膀:“这就好,靠自己的双手,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

    中午,小马母子执意要留饭,但他们家实在没什么像样的东西,只有自家烙的煎饼和地里种的大葱,还有一碗自家下的大酱。陈秋铭没有丝毫犹豫,拿起一张煎饼,抹上大酱,放上葱段,熟练地卷起来,大口咬了下去,连连称赞:“嗯!香!就是这个味儿!好久没吃到这么地道的煎饼了!”

    小豪和李一泽也学着他的样子,卷起煎饼吃了起来。小马的母亲看着陈秋铭吃得香甜,布满皱纹的脸上终于露出了开心又朴实的笑容。

    一天的行程结束,车子行驶在返回市区的路上。夕阳西下,给冬日的田野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色。

    李一泽坐在后座,望着窗外飞逝的景色,心中波涛汹涌。这一天,他仿佛跟着陈秋铭,踏过了一条由实打实的政绩和民心铺就的道路。他看到了一口井、一条路、一片光伏板、一个谋生的手艺,如何真切地改变了一个村庄、一群人的命运。他看到了基层百姓最朴素的感激,看到了什么是真正的“为人民服务”。

    他之前佩服陈秋铭,是因为他的学识、他的担当、他对学生的爱护。而此刻,他对陈秋铭的佩服,已经升华为一种敬仰。原来他们的陈老师,不仅是一位好老师,更曾是一位真正扎根泥土、造福一方的优秀干部!他有着如此伟大的人格和实干精神!

    能做他的学生,何其有幸!李一泽望着前排陈秋铭的侧影,心中默默地想。这一刻,陈秋铭在他心中,不再只是一位老师,更是一座值得用一生去仰望和学习的丰碑。车窗外的夕阳,仿佛也为了映照这座丰碑,而显得格外辉煌。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