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都认识那具尸体 (第2/3页)
宇新带着客人突然进去,她只能躲进后面的休息室里然后就听见了对话的部分内容。
这点想通了,新的问题又冒出来了:她偷进付宇新的办公室做什么?而且她哪里来那么大的胆子做这么疯狂的事情!
对了,小海的身世也很成谜,原本她接近付宇新就是为了借用他的力量,从头到尾都有目的性,所以要做点什么踩界的事情也在情理之中。
但无论如何,她也该把背后的明堂告诉我,否则捅出什么大篓子我都不知道怎么替她收拾!
可我又拿她那副温吞水的脾气没办法。
正想得乱,鉴证科那边有人送报告过来,是关于那辆被凶手丢弃的银色商务车的。
他们在车里面找到一些毛发、血迹和人体软组织,经过DNA对比以后确认是其中几个受害人的,车子里面只有一组指纹,跟“桥桩案”现场发现那只塑料袋上的其中一组指纹吻合,同时也跟从租车行拿来的那份租车协议上提取到的指纹吻合。
也就是说,都是那个化名叫作李琴、冒充桓大农业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的女人的指纹。
我直到这时才隐隐觉出不对劲来,租车行的员工赌咒发誓说身份证复印件上的照片就是那天来租车的女人不会有错,而三处的指纹也都是她的,还有,据成冬林的领导以及租车行的人描述,李琴的身高在一米七左右,身材偏瘦,也就是说符合“七刀案”现场留下的那件女士披风的尺码,也符合“油画案”受害者尸体上睫毛膏所沾上的高度。这样一来,无论她本名叫李琴也好叫李逵也罢,最后警察肯定会把她锁定成凶手嫌疑人。而且,在指纹这么强大的证据前,根本就不只是嫌疑人那么简单。
这与我的预想不一致了。
却与心理专家陆秉良提出的推测一致。
我原本预想所有的证据都是凶手故意布置的,不管怎么查,最后肯定都不会指向某个具体的人,或者只会指向一个绝对不可能是凶手的人——比如一个已经死了的人。
我觉得凭“上帝之手”的智商,要做到这样的安排并不十分困难,完全没必要做以身殉业的打算。
但从现在的情况看,似乎不是这样。那个化名叫李琴的女人,就算她最后能顺利脱身逃出国去或者逃到哪个偏僻地方隐居起来,也逃不了终身被通辑的命运,这不符合一个高智商并且有原则的犯罪者的自定义逻辑。
我不得不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判断错了,也许对手并没有我所认为的那么聪明绝顶。
这个想法真叫人沮丧。
我垂着头说不出话,溜眼去看付宇新。他坐在椅子里,一副沉思的样子,眉头紧锁,神情冰冷。
之前被派出去的警察回来了,带回十天前那桩自杀案的材料,死者男性,二十八岁到三十五岁之间,从海天大厦十二层的阳台上坠落,没有随身物品,也没有在失踪人口数据库里找到符合相貌的人,所以身份暂时不明确。提交到总局来是希望能够通过指纹或者血液和DNA分析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