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一攻一守 (第2/3页)
攻得快,两者缺一不可。”
这是元昊的重要谋主,听了张文显的话,元昊忙问:“何谓守得坚,攻得快?”
“等到秋后,秦州军必来攻天都山,而且会是重兵前来,那里我们一定要守得住。大军前出进攻镇戎军和渭州,则天都山空虚,要在秦州军攻进来之前返回布防,所以一定要攻得快,撤得及时。这一攻一守,必须分毫无差,不然——”
不然的后果是什么,众人都是心知肚明。大军出了天都山,就是打再多胜仗,只要被徐平攻入了南院,则就一切成空。搞得不好,还会被徐平把元昊的主力堵在葫芦川的谷道里,到时再演一场卓罗城之战,元昊可就跑都没地方跑了。
此次战事,真正的关键其实不是击败泾原路的宋军,而是留下的军队要死死守住天都山的隘口,不被秦州军攻破。不然以秦州军表现出来的快攻快打的风格,很可能把南下的党项主力堵死在葫芦川河谷里,党项就面临灭国之灾。
元昊带到南来的是倾国之兵,剩下的都是部落兵,没有机动的大股军队。党项军攻城的能力不行,防守的能力也相当可疑,被攻入腹地的后果可想而知。
以前宋军曾经数次击败元昊的祖父和父亲,他们都是面临绝境之后又起死回生。不过那几次宋军失利,很大程度要归功于党项的地利,宋军大多数时候都是在大漠行军,打仗的时候少,忍饥受渴行军的时候多。一被党项骚扰粮道,便就不得不主动撤退。
但是现在面对徐平来攻,情况就截然不同了,从秦州前来,党项就没有了地利。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那一条黄河和其支流葫芦川,沿河而来不缺水源,而且水草丰美,只要后方的粮食接济得上,宋军就可以直接攻入党项腹地。
太宗朝和真宗朝宋军的数次失败,都是因为粮草转运困难,宋不得不撤。即使葫芦川谷道在宋军手里,他们也没有好好利用,而是走的过瀚海的道路。倒不是宋军糊涂,而是因为他们以关中为支撑,葫芦川谷道要沿泾河西来,路途过于遥远,在当时统帅的计算下还是走其他道路合算。而且这一条路蕃落众多,具体情况宋军不能掌握,不敢冒险。与党项打了几十年,随着对沿途蕃部的镇抚整合,泾州和渭州的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