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心有不足 (第2/3页)
杂,但战略、战役和战术三级指挥还是要划分出来。这也就是徐平在关山演练时让军中议论的僚佐官员设到哪一级的问题,司令衙门是指挥部,他设的最下面一级就是基本战役军团,再下面机构就大为简化了。
徐平自己的帅府,自然就是秦凤路向蕃部经略的战略级指挥机构,桑怿和高大全是两个战役军团,秦州及其他各州的驻泊禁军和厢军、乡兵、蕃兵是辅助部队。但两军之下到底该怎么划,徐平的心里也没有底,只好通过平时的训练和关山草原的大规模演练摸索出一个大致的方向。最终,还是把战术层级设在了营和都一级。
历史上宋朝官员常讲的军中弊病,其中之一就是“将不知兵,兵不知将”,后人也学着这样讲,却并不明白其中的意思,往往离题万里。从宋立国,禁军就是以指挥也就是营为单位,他们生活、训练、战斗都是在一起的,指挥使对属下的兵并没有不熟悉的问题。
宋朝军制的弊病,在于只有营和都这两级战斗层级是基本完整的,再向上的军和厢都不是常设,指挥机构与营、都基本一样。也就是说,宋军从制度上来说,只有进行战术级别的战斗的能力,战役级的组织和机构是空白。再向上的战略级,就是各路帅府,又是基本完备的。在帅府和指挥之间,制度上存在着天然的欠缺。
“将不知兵,兵不知将”,讲的正是战役层级的残缺。虽然这个时代的人并不会向徐平前世那样细致总结,但战争是遵循客观规律的,他们总能从实践中发现这一点。营和都一级不足以执行战役任务,兵将不知讲的正是在执行战役任务时的情况,所以“将兵法”的本质是补足战役级的制度上的不足,虽然还是过于简略就是了。
以徐平的感觉来说,单单把桑怿和高大全设为战役军团,指挥层级还是太过简陋。依据战事规模的大小,总不能每个进攻方向都派出上万人的军队过去,最好中间再设一级作为补充。换句话说,只要真地在军队制度上进行思考,下功夫,“将兵法”就呼之欲出。
王安石变法时的“将兵法”并不是从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