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51章 三路布防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51章 三路布防 (第2/3页)

,但都势力弱小,我们今天不谈,事后再讲。”

    “秦州防秋主要是在三个方向。北边防党项。如果党项陷镇戎军,则要么沿谷道趋渭州,威胁关中;要么沿好水川谷道,入瓦亭川谷道犯秦州。镇戎军正当敌锋,一旦出了意外则南边的笼竿城当渭州道路,西南的静边寨当秦州道路。帅府已经移文渭州,让他们加意防备这两个地方。另移文德顺军驻泊都监刘兼济、权静边寨主刘沪,让他们从九月以后每五日向秦州报一次敌情。北方防秋,要害在德顺军,我们依他们的边情再动。”

    山地作战,河谷具有特别的战略价值,而且西北比西南更加重要。在山川破碎的西北地区,河谷几乎是仅有的宽平道路,大军行军必须沿着谷道行进。党项虽然并不靠水道运粮,但因为农业和人口都集中在山谷地区,他们抢掠也主要是沿着河谷进行。

    控制川谷是军事地理学一再强调的山区作战的核心,重要性还要高过隘口,所以在川谷的关键地方建堡寨,是最重要的防御手段。秦凤路和泾源路的堡寨,基本是沿着川谷建造,一是控制粮食和人口,二是把守关键的道路。秦州北方把守川谷道路的堡寨最重要的有三座,一是德顺军即笼竿城,二是静边寨,三是连结秦州和渭州道路的水洛城。

    水洛城不在朝廷掌控之下,是生蕃活动的地域,没有办法控制。渭州大门笼竿城的主将刘兼济是鄜延路和环庆路的主将刘平的弟弟,把守秦州北大门静边寨的主将则是刘涣的弟弟刘沪,都是因为恩荫入仕。刘沪出身将门,跟刘涣一样恩荫入仕,本官是右侍禁、渭州瓦亭寨监押,所以任静边寨主带一个权字。瓦亭寨就是古萧关,不过因为现在有了镇戎军,那里已经不是最前线,所以有将略的刘沪被派到了静边寨。

    徐平示意王凯先停一下,道:“上个月刘沪移文帅府,说水洛城附近蕃部厮铎那有意纳质归附,此事若成,可以在那里筑大城。水洛城控制了周边蕃部,则秦州到渭州的道路就畅通无阻,如果有事,两州可以互为奥援。高大全,归明神武军要做好准备,一旦刘沪到水洛一带筑城,你们要前出支援,到时不可误了军机!”

    高大全起身叉手应诺。他的军队驻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