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安抚 (第2/3页)
谓之虐,本朝以仁义治天下,不能那样做。”
徐平一边说着,一边心里合计。大的方略其实他心里有数,但具体到上丁族那里,详细该怎么安排还是要仔细考虑。仁义治天下只是大口号,定下一个这样的原则,如果事事当真这么想就是迂了,徐平还没到那种程度。蕃部的事情,终究是要恩威并重。但怎么做才能既对他们示恩,又给予足够的威慑,就要仔细拿捏。
边境地区爱买青白盐,也并不是因为解盐的质量不好,只是运到这里之后不好。以前让公吏和厢兵运盐,因为路上有损耗,再加上他们偷偷克扣,为了凑够数量,便向里面搀泥沙。离着解州越远,盐里搀的泥沙越多,等到秦州这里,就成了带咸味的泥沙了。徐平改由邮寄司运盐,而且使用木箱密封,断绝了偷盐的事情。运输的过程中又定了合理的损耗,不再把这合理的损失转嫁到运盐的厢军身上,盐的质量就提了上来。现在三司铺子卖的细盐既好又便宜,周围蕃落不管怎么做都不可能获得以前的利益。何况他们的制盐技术本来就比较落后,大宋不利用食盐收人头税了,他们自然比不过。
这是针对党项的经济战争,周围被波及的只能自认倒霉。
刘涣明白了徐平的意思,试着问道:“要不,蕃落的盐由秦州收买,定一个数额如何?”
“可以,我们收了他们的盐来,再制成细盐出售,也是一样的。”徐平点头,“不过官府收盐,不可能再按以前他们卖的盐价,官府不能赔钱。要么他们就把盐池献出来,由秦州在那里置盐监,每年抽出一些钱来给他们,或者一次性付钱收买。”
刘涣也觉得这是惟一可行的办法了,问道:“若是官府收买,每年定多少数额?一斤多少钱合适?收了他们的盐,解盐运到这里的就要少了,不知三司愿不愿意。”
徐平笑道:“三司怎么会不愿意?你以为现在一斤细盐十文,还有多少利息可赚吗?解州运到这里近千里路,卖的盐价能够运费就算不错,说不定三司还要赔钱进去。至于每年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