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不给兵要给人 (第2/3页)
非常艰难的。徐平的要求,是直接从三司属下的公司、银行、商铺和营田务抽调,包括下面做事的人,还有管理的官吏,统一抽调三分之一。总之如果有需要,就在秦凤路重新把这些公司场务建起来,在西北别建一个工商业中心。三司属下的这些结构,本来就是半军事化管理,其严格程度,还超过大部分的厢军,为的就是有这样用到的一天。
场务商铺的人本来就有组织有纪律,迁移之前就可以进行编组,形成建制。以完整的建制向西北迁移,路上只要供应粮草,比跋扈的禁军更好管理。
三司属下这么多官办场务,方方面面的人加起来,已经近百万。按照徐平的要求,此次一下就将抽出近二十万户,遗下的空缺,各地就近招募填补。此时的公司商铺已经跟刚办的时候不同了,生活稳定待遇好,月月钱粮按时发放,从不拖欠,几乎是天下最好的雇主。一旦有缺,有的人是人应募,根本就不愁缺人。抽调三分之一虽然会有一时影响,但不会伤筋动骨,对人员培训一番就能运作如常了。而且这么多人也不可能一起走,那样路上的地方无法负担,只能分成几批,徐平要求一年之内全部迁完。
人是一切的基础,只要有了人,就不怕没有粮,没有兵。在初期调运的困难可能大一点,利用一年的时间在凤翔府和秦州屯积,以三司大加强了的运力,可以支撑。
同时,徐平辟郭咨和王拱辰两人为秦州路随军转运使,郭咨驻凤翔府,王拱辰则驻秦州,一个管后方的工商业和商铺,另一个管前线的屯田。这是他们的老差使,做起来轻车熟路。工商业负责提供跟蕃胡贸易的硬通货和军务物资,营口务负责提供粮米马匹。
最后,徐平要求开封府配合征调一批勾栏瓦子里的民间艺人随军,进行宣传和提供娱乐。这件事情夏竦抢先了一步,不过他找的是随军女妓,跟徐平找的人并不冲突。
田况和柳三变则被徐平辟入幕府,跟随大军行动,管理这些人员。
奏章最后,徐平道,秦凤路僻处陇右,孤悬在外,维持尚且不易,要想开拓,必须要下大功夫。朝廷不便提供兵马,便当提供人力。徐平自己在三司为官多年,知道哪些人可以调,哪些人不能动,此次迁三司的人,并不影响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