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16章 党项投宋的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316章 党项投宋的人 (第2/3页)

上这是立法机构,除了整理出来的敕令,还会对这些敕令进行解释,合起来才是法条。换句话说,原来的敕令有可能只是个由头,真正的意图是在那些解释里。

    一州一县的编敕是由地方长官主持,三司因为牵连极广,虽然编的是一司的敕令,还是要由宰执挂名提举。陈执中和韩亿两人提举管勾,实际上他们只是掌握大的方向,具体做事要靠徐平带着三司的人去办,最后由两位提举审查而已。

    从宋太祖开始,为了防止子孙不肖把国事搞坏,一向注重制度的建设。理论上说,宋朝的政事要求一事一制,凡事皆有制度,没有制度则用成例,如果连成例都没有,则由朝廷集议。这种情况下编敕极为重要,一旦制度确立起来,便就形成了政事规范。

    新政徐平自己也是边做边试,成功了之后把制度确立起来,才算告一段落。

    去年闰年,今年的春天来得格外早,未出正月,阳光照在身上就暖洋洋的。徐平出了敕令所,伸了个懒腰,抬头眯着眼打个喷嚏,觉得格外舒爽。

    有徐平在,三司衙门的档案整理工作比其他衙门都出色,整理敕令并不麻烦。而且日常徐平跟属下官员经常讨论,在三司内部已经形成了共同认识,对敕令的解释也并没有什么争议,整个编敕工作进行得有条不紊,相当顺利。当年吕夷简编《中书条例》,完成之后曾自豪地说,有了此书,虽一庸人也可为宰相。徐平希望这次三司编敕完成,自己也可以这样对人说,有了这些法令,虽一书呆子来做三司使,照样也可让天下用度不缺。

    慢慢溜达回自己的长官厅,在案后坐下,让公吏上了茶来,徐平舒舒服服地喝了一大口,随手拿起案上的朝报观看。看了几眼,突然睁大了眼睛,愣愣地看了一会,一口茶就喷了出来。这突如其来把一边的公吏吓了一跳,急忙请罪,上来收拾。

    把茶放下,徐平指着朝报问道:“这是什么时候送来的?怎么不早些给我看?”

    公吏道:“省主,您到敕令所的时候,进奏院才刚刚把朝报送来。因为未得吩咐,小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