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军制大改 (第2/3页)
让他读《春秋》,背后其实有同样的用意。立国以来,禁军内部近亲繁殖得厉害,世兵世将,实际上很多人有沙陀族的背景,京城中沙陀族的祭神等等设施是一直存在的。除非是像狄青等人那种身世背景,不然从军中选出来的人,很可能因为文化观念等原因让徐平的措施推行不下去。
秦汉的时候,传统上对武将的要求是要有一定的文化,比如孙武,比如吴起,更不要说郭嘉、诸葛亮、司马懿等人,同样是政治上的好手。就是军事统帅,不管是曹操和刘备这样的帝王,还是关羽、张辽、陆逊这样的大将,文化水平都不低。军事和政治是密不可分的,能带兵打仗,一般也能治理地方。认为武将粗鄙无文,甚至可以不识字,是从晚唐五代兴起的风气,并不是汉族对军事将领的传统认识。
不过这种观念在军中由来以久,在禁军待得久了的人,多多少少都要受到影响。从军中挑人出来,他们对僚佐官员从心里就认为不重要,很难依靠他们变更军制。
徐平提起笔来,边说边写:“我先提几件僚佐最重要的事情,你们参详,如果没有异议的话,便在军中把这几个职位设出来,并定出相关规例。第一是训练,大的事情自然是由统兵官作主,但一些日常杂事,要有官员辅佐。第二是情报用间、进军和作战,这也是统兵官的事情,一样要设专门官员。第三是军器辎重,不能让统兵官在这上面分心,要有专责官员保证用度不缺。第四是钱粮马料等等,如何征集,如何运输,保证足食足兵。第五是官兵情绪,怎么让他们勇于作战,日常开导,奖优惩劣,不要出现负面情绪。第六则是军法,军中要按规例办事,不能跟以前一样,全看统兵官的心情。”
见张亢和景泰发怔,徐平又道:“这中间有些职位,对外用兵的时候是有的,比如钱粮草料有随军转运使。但是我们这一军,不但是对外用兵的时候,日常驻营也要有专责的官员。你们不要小看了这些,日常管理得当,才能遇战拉上去就能打。”
张亢舔了舔嘴唇,对徐平道:“谏议,如此一来,军中可要多不少职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