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新消息 (第2/3页)
的副都头。军职是有品级的,所以也有官的性质,只是狄青还是无品杂阶。
兵职没有品级,当然也不是指的士兵的身份,而是统兵的身份。如路一级的都部署和副都部署,钤辖、都监和都巡检使等。徐平以前的手下桑怿和张荣,两人现在便就是没有军职而有兵职,所以是真正意义上的武将,而不是广义上的武官。
一般讲在禁军里带军职升迁不易,说是五年一迁,由于萌官过滥,而员额有限,十年不迁也是平常事。哪怕是出现缺额,有了升迁的机会,往往也落到三衙那些真正将门有关系有后台的人身上。杨文广算是名将之后,父亲的地位够高了,但由于杨延昭是边将,在三衙里没有人脉,历史上便就遇到十年不能迁一官的事情。至于狄青这种出身,如果没有战事,立下战功,还得有人看好提拔,一辈子能够混上个官身就算不错。
兵职在外带兵,相对来说立军功的机会多一些,升迁也容易一些。而且跟掌权的文官打交道的机会多,真有本事,有他们提拔,比在禁军里沉沦就好得太多。便如桑怿,其实从军并没有比狄青多几年,但有徐平赏识,用他打仗,两人地位已经天差地别。但是那种机会可遇不可求,因为兵职多是由禁军的军职人员转任的,没有禁军经历,难有兵职。
高大全说的是实话,没有徐平,就是他有那些战功,也没有现在的地位。作为朝廷的三品高官,这点面子枢密院还是要给徐平的,他当年的手下,最少迁官没有迟滞。至于在禁军里受排挤,那就在所难免了。一个外人,在一群将门子弟里面,升官比别人快,当然容不下。别说高大全,当年的杨延昭威震北疆,保边境数十年安宁,一生未能入三衙做管军。别人保举,真宗直说他一个边将,进了三衙不是好事,别人容不下他。
这两天被军队的事情搞得有些心烦,徐平道:“若是在禁军待得不如意,有机会我保举你们到边疆去。哪怕为一州一县巡检,总有机会一刀一枪拼出军功来。”
听了这话,狄青叉手道:“若得省主恩惠,我等必不负所望,做出番事业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