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重商抑商 (第2/3页)
机会,再一次贬出朝堂,晏殊可不想接受这个结果。
给晏殊什么样的定心丸能安他的心?徐平只能无奈地摇头,他心里现在没有一丝一毫的头绪。历史上的赵祯特别喜欢换宰执,但不是这个时候,经常被换的人里也不包括吕夷简。真正做实事的宰相,实际上赵祯是很少换的。
抬头看着天上白花花的太阳,徐平突然打了个很响的喷嚏,把周围的人吓了一跳。
冬月过去是腊月,新年近了,洛阳城里渐渐开始有了过年的气息。今年虽然遭了多年不遇的旱灾,但河南府救济及时得力,民生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反倒是城里的人得益于新开的场务和棉布生意,手里的钱比往年多了很多,今年就显得分外热闹。
这个新年春节刚好赶上立春节气,开年开春,难得的吉兆,比往年都要隆重。
转运使司衙门里,徐平的长官厅依然是忙碌碌,赵、李参、卢革和王尧臣等人都聚在这里,紧张地整理研究着京西路这一年的经济数据,为下一步做准备。
旁边的小书房里,挂了一块很大的黑板,几乎罩住了半面墙。徐平坐在黑板前面,靠在椅子上,静静地看着,一动不动。
李觏和王拱辰和两人在黑板前一左一右,向徐平讲解着黑板上面的内容。
财富是什么的问题由李觏解决,他已经有了大致的初稿,只差细致的打磨。现在三人集中精力讨论的,是财富怎么被创廷出来,又是怎么实现的。换句话说,他们正在讨论生产和交换的问题。
只有从社会意义上来说,财富才有讨论的必要,对于单个的人,只需要满足自己各种需求的物品,财富没有意义。这一切的核心,都在于交换,或者用这个年代的话说,就是商。以前讲商人,正面的说法是互通有无,负面的说法是不事生产,只是买低卖高,凭白攫取利润,对社会并无益处。因为要互通有无,所以不得不有商人,而不事生产,便就如社会的蠹虫一般,所以必须要限制。
以小农经济为主体的自然经济,讲究的就是自给自足,商人是多余的,这也是重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